后现代主义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审视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x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经济基础的建立,全球化和多元化在全世界的蔓延,后现代范式正在孕育和成长。信息技术既是后现代范式的技术基础,又是它的表现形式。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然受到后现代大范式的制约与影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也必然要涉及到对后现代思潮的思考和借鉴。本文就是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审视。文中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科学技术背景,分析了后现代主义非线性、不确定性、多元化等特征与新近的科学进展之间的相同本质关系,从历史的观点阐释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源和生长条件,从各学科并进的整体观点通过横向比较来得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文章就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关于任务、形式、模式、评价等方面的启示展开了具体详实的论述。本文的研究是为了能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重新审视,用一种新视角思考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在我们将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学科课程时,通常会被一些问题难倒: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元化观点、非线性、形成性等特点与学科课程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它们可能难以整合到一处,且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由于它本身的特性而变得无从下手。由此很多人开始怀疑后现代主义是与科学主义对立的,怀疑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效率,怀疑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教会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这种技能以帮助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外,除了应付和处理海量信息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效用。用后现代主义审视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为了探讨这些困境的新视角和解决它们的新途径。本文阐明了信息技术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技术等领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用后现代主义审视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并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形式、模式、评价等方面做出了相关探讨。
其他文献
教师培训在促进教师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由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成长、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当前教师培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指的就是校长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及办学特色,领导学校课程领导团队,能够创造性地去规划、设计、编制、开发与实施课程,从而实现改善学生发展品质,促进教师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任务价值是重要的动机成分,对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任务价值及各组成要素的概念,并在Eccles等人任务价值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数学和语文任务价值
摘要 约束性顺从是指儿童发自内心的、真正愿意接纳成人的要求、指令。它反映了儿童对采纳照看者意见的原始急切程度,是良心出现的标志。约束性顺从的出现是儿童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