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研究高分辨MR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使用高分辨MRI对32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OF、T1W、T2PDW及CE-T1W,将测得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金标准DSA比较,并利用MR图像进行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成分的研究,包括:富含脂质的坏死核(LRNC),斑块内钙化,斑块内出血(IPH)及斑块纤维帽。结果:在判断管腔狭窄程度方面,黑血序列MRI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7(P<0.001)。在研究斑块形态以及成分方面,高分辨率MRI有着独特优势,可以清晰显示斑块各组分,同时本研究发现,斑块破裂比例同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斑块内出血,以及斑块内钙化同狭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动脉高分辨MRI可以准确地评价管腔狭窄程度,还可以对斑块进行进一步分析,为建立颈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目的:建立颈动脉分叉部血流动力学模型,进行模型的实验验证与分析。方法:利用高分辨MRI进行三维实体重建,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三维刚性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壁面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切应力(TAWSS),震荡切应指数(OSI),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结果:建立了基于高分辨MRI的个体化颈动脉分叉部血流动力学模型,可以直观的模拟颈动脉心动周期内血流动力学状态。结论:基于高分辨率MRI数据可以重建解剖精确的三维血管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是研究颈动脉分叉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手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变化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相关。第三部分:目的;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表现。方法: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经证实的11例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及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扫描,比较患侧和对侧感兴趣区FA值。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MMSE量表得分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是MoCA量表提示颈动脉狭窄患者得分较对照组少,并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感兴趣区的FA值提示白质损害主要位于交界区。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对照组存在一定程度认知损害,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提供白质损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