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科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1],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原因。2008年5月WHO报道[2],在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肺炎患儿每年约1.56亿人,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其中发展中国家约占据了1.5l亿。在中国5岁以下肺炎患儿约有2100万人,其中5岁以下死于肺炎的患儿每年就有7.4万人。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儿童大叶性肺炎起病隐匿,常发展为重症肺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近年来,儿童大叶性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3~4],年龄分布多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这与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机体防御功能及抵抗力较3岁以下的儿童强,能将感染病变局限于一个或多个肺叶及肺段内有关。但其发病过程与成人不同,儿童起病急,进展快,病情较重,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高热起病,肺部体征常不典型,病初可突然高热、食欲不振、气促、喘息,咳嗽在病程3~5天后出现,部分患儿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重症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中毒性脑病症状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因抗生素的滥用及目前监测方法的提高,肺部感染的致病原种类更为复杂,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出现多样化。大多数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听诊双肺啰音不明显,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如果错过早期有效的治疗时机,不仅病情易恶化,严重者可致死亡。 随着儿童支气管镜在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较多的重症肺炎、叶、段片状实变肺部感染或同时有肺不张患儿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促进大叶性肺炎患儿的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通过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大叶性肺炎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病原学资料及治疗转归(支气管镜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将有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疗提供临床资料,了解儿科呼吸病区儿童大叶性肺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点,评估支气管镜疗效,以减少儿童大叶性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疗水平。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支气管镜治疗的临床资料。 1.1.入选标准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胸片或胸部CT影像学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的CAP[1]患儿210例的临床诊断、病原学、支气管镜治疗的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CAP诊断标准,筛选出符合大叶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的诊断标准[5~6]。纳入标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①入院即行咽拭子-常见病毒RT-PCR检测,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者;②年龄为>1个月~≤14岁患儿;③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1个或多个节段、1个肺叶或以上均一实变影的影像学表现。 1.2.排除标准:①院内获得性肺炎;②支气管异物;③肺结核;④肺部肿瘤;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⑥年龄<1个月;⑦既往有严重心、肺、肝、肾、脑重要脏器基础病史者;⑧入院后在治疗后才取病原学标本的CAP患儿;⑨本次病程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者。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符合儿童大叶性肺炎纳入标准的患儿共210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未进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前即取静脉血8ml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炎支原体血清IgM抗体、CRP、PCT、心肌酶谱、免疫学指标等检查。咽拭子病毒学RT-PCR、肺炎支原体行病原学检测、胸部X线或CT等辅助检测。对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年份、季节)、病程、热程、住院天数、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支气管镜治疗的转归等进行顾性整理和综合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一般情况的比较: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儿科住院病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3391例,其中大叶性肺炎210例,构成比为6.19%。男113例,女97例,男:女=1.16:1。不同年龄段儿童大叶性肺炎占总大叶性肺炎病例数的构成比不同,其中发病年龄在0~3岁83例(39.52%),3~6岁49例(23.33%),6~14岁78例(37.14%)。 3年儿童大叶性肺炎四季发病情况,春季63例,夏季68例,秋季45例,冬季34例,以春夏季多见,春季与秋季、冬季之间存在差异(р<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夏季与秋季、冬季之间存在差异(р<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的比较: 21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中,发热病例有190例,发热热峰在39℃~40℃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构成比约40.87%,与其他发热体温段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有咳嗽。 3.大叶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查的比较: 本组研究中21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检出肺炎支原体122例,肺炎衣原体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22例(75.31%),与其他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中,以6~14岁的患儿最多,约65例,与其他各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之间有差异(P<0.05)。单一病原菌感染110例(52.38%),两种病原菌感染54例(25.71%),三种以上病原菌感染19例(9.05%),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以MP感染常见。细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中肺炎链球菌所占比例最高。 4.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3年之间影像学病变浸润范围、胸腔积液、肺不张情况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肺部病变以单侧多于双侧。 5.支气管镜组与内科治疗组的比较: 两组临床表现、住院天数的比较,结果显示,支气管镜组住院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内科治疗组缩短。 结论: 1.本组研究显示儿童大叶性肺炎以春夏季为主,可能与本地区气候相关。 2.近三年来,本组研究所显示的儿童大叶性肺炎以肺炎支原体为常见病原体,同时存在混合感染。 3.肺链仍为常见的细菌感染菌。 4.在常规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基础上,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