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模拟试验数字器件单粒子效应的机理与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uyufan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器件包括SRAM、FLASH、FPGA、ASIC、PROM、EEPROM、CPU等,是构成航天器电子系统的主要部分,实现数据的获取、写入、存储等工作。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容易引发数字器件的单粒子效应,它是导致航天器故障或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单粒子效应中,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 SEU)效应和单粒子闩锁(Single Event Latchup, SEL)效应是对器件影响最多且被广泛关注的两种效应。随着半导体工艺减小到深亚微米、超深亚微米,数字器件表现出对单粒子效应的极端敏感性。为了保障航天器的安全可靠飞行,需要对航天器电子系统中的数字器件进行地面模拟试验以判定单粒子效应特性。本文首先对脉冲激光模拟试验单粒子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激光试验中应该解决的包括等效LET值转换、扫描覆盖性、多位翻转等问题的试验解决思路,同时分析了激光的准确定位的优势在试验中的应用。对所选取的SRAM、ASIC、FPGA三种器件进行了激光单粒子效应试验,测试了翻转阈值、闩锁阈值以及翻转截面,分析了不同的工作状态对单粒子效应现象的影响。以这三种数字器件为基础,进一步试验探讨了扫描覆盖性和多位翻转问题的办法,与重离子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以验证有效性。最后,发挥了激光的可准确定位优势,研究了多次闩锁效应、微闩锁效应、以及闩锁效应对翻转效应造成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脉冲激光模拟试验单粒子效应存在的多位翻转的修正思路和方法,发挥了激光的可准确定位优势在数字器件测试中的应用,本试验结果对相似类型的数字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测试及空间应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当前流行的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自带或外接声卡,与必要的与外围硬件,通过软件编程,设计完成了一套桩基质量动测系统。该系统应用简单、实用、高效且成本低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