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的缘故所构成的罪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在以前的研究中,文字狱属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对某个具体文字狱真相的揭示较多,而对作为文字狱主体的文人本身和受文字狱影响的文学生态关注不够。文学生态属于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的范畴。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其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普遍运用则在90年代后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实际上早就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运用历史文化学和文艺生态学的批评方法从文字狱对文人生命的打击,对文人心态和命运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观照明清文学,将会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明清两朝,文字狱空前盛行,其文学的发展状况与文字狱有很大关系,尤其清代文学更是如此。不考虑文字狱对它的影响,将不会准确把握清代文学固有的本质特征。清代文字狱以世家大族(文化世家)为主要打击对象,也偶涉朋党,在地域上以江南为主,以反清言论、满汉关系等为诱因。这是因为世家大族集中、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是最能代表清代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之一,就全国范围而言,也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只有对这些地区的世家大族进行威慑和打击才能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五十年发生的一件震惊朝野又牵连甚众的文字狱大案,尤对江南桐城方、戴两大文化世家影响甚大,构成了桐城文学生态链条上极不和谐的一环。案后桐城文学生态发生了丕变,桐城文人的创作灵性开始泯灭,文学活动的多样性特征逐渐丧失,文学活动的自由空间不断缩小,文学批评的理念严重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文学的传播和接受。本文以《南山集》案为中心,具体论述文字狱对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的影响。论文分五个部分:绪论,辨析文字狱的具体类别,澄清“文字狱”一词的来源,明确文字狱的概念;概述清代文字狱的状况,归纳清代文字狱对官僚阶层、对学术文化、对封建文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综述近年来对戴名世、《南山集》案及其与清代前期桐城文学生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简述戴名世生平,介绍戴氏文集《南山集》和史著《孑遗录》的编纂、收录、思想内容、刊刻和作序的具体情况并详叙《南山集》案的来龙去脉,主要包括起因、经过及处理结果等关键环节。第二章,通过对比探讨《南山集》案前后桐城文人由孤高重气节向锐气顿敛、哀毁屈从转变的矛盾而痛苦的心路历程,揭示文字狱的打击给文人心灵和肉体所带来的巨大创痛。第三章,论述案前以戴名世为中心的桐城文人创作题材和内容的多样化,如大胆揭露清兵暴行和清朝隐私,揭批清初政令,怀念前明,鞭挞降臣叛将,颂扬忠烈隐逸,幽怨自伤,讽喻现实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题材内容,案后桐城文人由于讳谈历史,回避现实,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缩小,思想保守,批判锋芒减弱,集中表现为作为一代古文大家的方苞往事惊心,避忌多端,其文章中怀念前明的内容,感情内敛;写明末清初的人或事语言雅驯,背景淡化;少牢骚愤懑之言,多说教论道之辞。流徙东北边塞的方登峄父子的创作显示出了与其他桐城文人迥异的题材,特定的处境和遭际以及独特的心理体验决定了其创作内容,即反映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同情人民疾苦;记录民风民俗,歌颂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赞颂流人友谊;流露思乡深情等。第四章,概述桐城方、戴两大文化家族由盛转衰的具体情况。桐城方氏家族族裔繁多,屡世官宦,文学上成就斐然,不仅能文之士颇多,而且撰述繁富,是江南名副其实的文化世家;桐城戴氏家族虽仕宦不显,但诗书传家的传统历三百年不辍,尤其是戴名世在文章和仕宦两方面均曾显赫一时,给桐城戴氏家族带来了无上光荣。《南山集》案后,方、戴两大文化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了。究其原因,与案后方、戴两家族人长期难以摆脱《南山集》案阴影的困扰和案后他们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以及清朝以打击江南文化家族来维系其统治的政策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