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隔阂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打破,这主要是源于造成文化隔阂的地理位置这一重要因素如今已被人们轻易跨越,科技的飞速发展,文明的日益进步都让区域化限制大大降低,而各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由于卫星、网络、传媒的加入,更加密切而频繁,文化融合在这样的交叉中越来越多,文化同质化也随之产生。与此同时,文化强势国家及团体有意识的对文化弱势者进行的文化侵入和发展进步过程中人类主观意愿的需要等因素也都在扮演着文化同质化的帮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同质化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而文化同质化中的重要部分便是影视的同质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程度提高,各大媒体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把握受众欣赏要求、熟悉市场运作状态对于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受众“期待视野”的探究,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地调整节目类型,努力适应受众的需要,适应市场机制,以期赢得高收视率。在艺术欣赏中,“关注受众”原本对艺术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若仅仅追求经济利益,抛开了影视艺术作品应有的艺术性,一味的迎合、讨好受众,这不但于影视发展无益,反而会使影视同质化愈演愈烈。同质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抄”,虽然也有不少人提出,同质化的创作模式能够让创作者紧抓时代热点,握住市场规律,从而在逐渐地抄中获得创作灵感、寻找受众关注点,并最终实现“超越”。但是经过近年来影视产业各个环节的实践证明,“抄”并非影视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文化同质化入手,探析当下中国的影视同质化现象。分析影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野”,总结出当下国内影视的同质化表现和成因。面对当前国内影视同质化带来的创销工作瓶颈劣势明显和受众审美疲劳突出的问题,探索整改之道,期望通过合理利用受众接受,实现影视突围,将影视作品做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从同质化回归艺术本质,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去博得受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