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稻米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改良成为目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也是水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我国稻米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稻米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如:垩白偏高等)。本研究围绕稻米品质稳定性这一主题,从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入手,利用Asominori/IR24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连续3年分析食味品质相关QTL的表达稳定性;同时,利用18个水稻品种在两年3点多个环境中研究水稻食味和外观品质性状的表型稳定性,期望为优质水稻品种的培育、推广应用以及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Asominori/IR24的CSSL群体,分析稻米蒸煮食味品质9个性状相关QTL连续3年(2000-2002年)的表达稳定性,结果发现:影响光泽度的qLT-8、控制柔软性的qTD-6和qTD-8、共同作用于综合口感的qIVVOE-6a和qIVOE-8,以及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qAC-8等6个QTL,在3年都能稳定地表达。这为QTL的精细定位、克隆以及优质食味品质水稻品种的辅助选择(MAS)育种都奠定基础。 2.利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模型(AMMI模型),分析18个供试品种20项品质指标在两年3点(2001-2002年,南京、金湖和东海)表型稳定性,结果表明:①稳定性高的品质性状有粒长、粒宽和长宽比(Di平均值≤0.36),相反,垩白率、垩白大小、最高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和米饭综合口感的稳定性偏低(Di平均值>1.1),另外11项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适中(0.49≤Di平均值≤1.06);②品质性状稳定性高(Di平均值<0.8)的品种有南京16号、W002、汕优63号、3004和丰优香占;而稳定性较低(Di平均值>1.1)的品种有常优1号、淮引9901、扬两优6号和特优559。这对优质稳定水稻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利用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3.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回复值和消减值9个指标都与米饭综合口感(IVOE)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宽、崩解值、米饭光泽度、柔软性、粘性和弹性6个指标都与米饭综合口感呈极显著正相关。从相关程度来看,崩解值、消减值、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等理化 指标与IVOE之间的相关性,都比直链淀粉含量与WOE之间的相关性高,因 此综合利用这些理化指标,在育种早期世代选择,克服早代所获稻米不足以食 味品尝的困难,对加快优质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均有重要意义。4.除稻米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受栽培生产方式影响很小外,另外17个品质性状在 四种食品生产方式下都存在显著差异。单就改良米饭适口性而言,绿色食品生 产方式下最佳;对于外观品质,高产栽培方式下最好,因此在优质米产业化生 产中,应首先选择圣白低且对环境钝感的优质品种,再结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以生产出外观和食味品质优良的安全无公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