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体中氟污染问题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地下水氟污染是影响地下水合理使用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行业的工业废水也含有氟化物,若含氟废水处理后不达标排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饮用水中过量的氟化物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氟骨症、氟斑牙等危害,其他水体中过量的氟化物也会损害动植物的生长后通过富集进入食物链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寻找应用范围广且经济适用的方法研究水体中氟化物的去除。铝金属改性生物炭有铝残留问题,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中氟污染问题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地下水氟污染是影响地下水合理使用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行业的工业废水也含有氟化物,若含氟废水处理后不达标排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饮用水中过量的氟化物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氟骨症、氟斑牙等危害,其他水体中过量的氟化物也会损害动植物的生长后通过富集进入食物链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寻找应用范围广且经济适用的方法研究水体中氟化物的去除。铝金属改性生物炭有铝残留问题,活性炭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本研究采用法桐落叶、西瓜皮制备的生物炭,再通过煅烧法、浸渍法、共沉淀法改性生物炭,得到了三种除氟效果好、经济适用、可应用范围宽的新型除氟剂,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水体中。主要探究了3种材料的除氟性能,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等理论,SEM-EDS、FTIR、XRD、XPS及BET表征方法,得到除氟的可能机理,最后综合比较除氟剂的优缺点。研究内容及成果为水体中氟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成熟干燥的法桐落叶和钙源(鸡蛋壳)为原料,通过一步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法桐叶-蛋壳生物炭(ETL)复合材料。采用间歇吸附法探究了原料配比、溶液p H(2-12.5)、吸附时间(1-24 h)、除氟剂投加量(0.2-4.0 g/L)、温度(298-318 K)和溶液初始氟浓度(10-2000 mg/L)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TL加入量达到1.6 g/L时对500 mg/L的氟溶液去除率可达98.53%;ETL的除氟效果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0 h时达到吸附平衡;ETL的在p H值为3-12的范围内,ETL的除氟效率均可以超过90%;溶液共存竞争阴离子体系中SO42-、NO3-、Cl-的浓度变化对ETL除氟效率的影响较小,而PO43-、CO32-、HCO3-浓度的变化则影响较大。动力学拟合和等温线拟合分析表明,化学吸附是本改性生物炭材料去除氟化物的关键控制步骤,氟化物吸附过程由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两部分组成,ETL的吸附容量高达308 mg/g。对制备的除氟剂进行吸附前后的表征测试表明:Ca-F结合、氢键和静电吸引是主要机制。(2)以镧、钙源通过浸渍法成功制备了镧-蛋壳-法桐叶生物炭(La-Ca-TL)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原料、溶液p H(2-12)、吸附时间(0.5-24 h)、除氟剂投加量(0.05-0.5 g/50m L)、温度(298-318K)和溶液初始浓度(5-50 mg/L)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La-Ca-TL的除氟效果最佳;La-Ca-TL除氟剂加入量达到0.15 g/50m L时对5 mg/L的氟溶液去除率可达80.80%;La-Ca-TL对于去除氟在24 h时达到吸附平衡;在p H值为2-9的范围内,La-Ca-TL的除氟效率较高;共存的阴离子中对除氟效果的抑制作用顺序为:CO32->HCO3->NO3->Cl->SO42->PO43-。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去除过程更符合拟二阶动力学的模型;等温线拟合结果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的模型,氟化物去除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La-Ca-TL的吸附容量为2.62 mg/g。对制备的除氟剂进行吸附前后的表征测试表明:络合作用、Ca-F结合和静电吸引是主要的机制。(3)以干燥后的西瓜皮煅烧为生物炭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镧-西瓜皮生物炭复合材料(Fe-La-WBC)。当氟溶液为10 mg/L,除氟剂投加量为0.05g/50m L时,Fe-La-WBC-300在振荡5 h后对于氟离子的吸附达到平衡,除氟率在90%以上;而WBC-300和Fe-WBC-300在吸附5 h后除氟效率也没有超过20%。Fe-La-WBC-300对于氟离子的去除效率在p H为2-9范围内都可以超过94%。加入相同浓度的CO32-比HCO3-对除氟效果的抑制作用更大。氟离子的吸附过程以拟二阶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更高,说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优于Freundlich模型,Freundlich模型的R~2值也接近于Langmuir模型的R~2值,证明在吸附过程中也存在多层非均匀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氟离子吸附过程是自发的且可行的。对实际的地下水样进行除氟剂的适用性测试表明除氟剂的除氟率达到93.70%,吸附量达17.44 mg/g。对制备的除氟剂进行吸附前后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金属络合、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是去除氟化物过程的主要机制。本研究制备的三种除氟剂,ETL可以对高浓度的氟化物溶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La-Ca-TL和Fe-La-WBC-300对于低浓度的氟化物溶液去除效率高。同时这三种除氟剂又具备成本低,制作简单,可适用的p H范围广的优势,因此都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除氟材料。
其他文献
近几年,日系家用空调品牌已经开始涉足新风空调领域,其产品和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新风模块位于室外机上;松下新风空调全线产品均能满足标准规定的30m~3/h;借助智能检测、物联、自动提醒等技术,可以使用户获得更佳的新风功能体验。新风模块的安装位置、新风换气量的设计大小以及智能化的新风模块运行控制方式都值得中国家用新风空调品牌参考。
随着互联网应用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大众对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在线学习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们接受教育的新模式,同时催生出大量的在线教育平台,出现了大量的在线教育视频,涌现出大量的在线教育视频传播者。在线教育视频传播者的传播影响力代表了在线教育平台中视频课程的质量和受用户所欢迎的程度,在高同步交互性的视频课程中用户的在线学习行为会对在线教育视频传播者的传播影响力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在线教育视频传播
降低变频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容容量,是降低成本、提升功率密度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各个空调厂家均在进行此方面的尝试,但是电解电容容量的减小,会放大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问题,从而恶化系统的寿命与可靠性。针对此问题,对家用空调变频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输入侧PFC、输出侧压缩机的能量变化,以及瞬时能量平衡的原理,解析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机理,为
随着家用空调的发展,针对一些特殊场景,如基站机房、网吧、酒窖、厨房等室内温度较高,室外侧温度较低,则需要具有低温制冷功能。在内侧21℃、32℃工况下,分别对外侧12℃、4℃、-2℃、-10℃、-15℃工况测试验证,结合压缩机视液镜现象进行回油回液分析,确认压缩机储液罐需要能容纳65%以上的制冷剂质量,外侧低温工况下进行制冷,需要确保压缩机底部的过热度在5℃以上,对于内侧高温外侧低温工况,则需要注意
本文以戴斯马丁为氧化剂,以玉米淀粉与麦芽糖为反应主料,为了研究戴斯马丁氧化剂对玉米淀粉单基的作用,选择分子量小且链接结构相似的麦芽糖进行氧化,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因戴斯马丁氧化淀粉的成膜性能与力学性能好,将氧化淀粉进行塑化处理制备成热塑性氧化淀粉,研究了热塑性氧化淀粉的表面形貌、结构与性能。进一步将氧化淀粉与PBAT进行共混并制备薄膜,研究氧化淀粉基生物降解膜的结构与性能。对戴斯马丁氧化麦芽糖结构
天然微纳米纤维微球是一类重要的新型载体材料,在生物检测、高效过滤和细胞扩增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蚕丝蛋白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被研究用于组织工程、生物医药和环境过滤等领域。然而,天然蚕丝纳米纤维微球的制备还存在流程复杂、有毒试剂和生物降解性差等问题。因此,构建一种兼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的丝蛋白纳米纤维微球,对于组织工程和新型载体材料的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政策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瑞典的林业生物质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其产业政策及法律体系相对完善。文中在对中国和瑞典2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及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类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经济扶持类政策3个方面对中、瑞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瑞典在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方面可借鉴的成功
城市污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排放量大、水量稳定等特点,对其富含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短缺与资源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厌氧生物技术具有可以将有机物通过发酵产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优势,逐渐成为好氧处理技术的替代方案。但常温下其对低有机物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有限,通过动态膜过滤工艺(DMF)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富集获得高浓度的生活污水浓缩液,为厌氧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纺织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其应用范围不断地被拓展,因此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在功能纺织品领域,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中,如何将纳米粒子均匀固着在织物表面,赋予织物特殊的性能,并使其性能更加持久,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纳米粒子本身对织物没有吸附力,难以固着在织物表面,导致与织物结合牢度差,织物功能下降。因此提高纳米粒子在织
空调抗冲击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产品性能指标,本文基于显示动力学理论,进行空调室内机整机跌落仿真研究。本文对空调整机几何模型进行简化、清理,划分四面体网格,建立材料模型,并以DC51D材料准静态拉伸为例,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然后创建接触与连接,设置整机跌落边界条件及求解工况。最后运用LS-DYNA进行一角、三棱、六面,共10种工况下的整机跌落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底座、中框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