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捕获迁飞季节滞留在微山湖地区(苏、鲁、皖三省交界处)的野生日本鸣鹑(Japanese quail)40只(9♂,31♀),采集本地种鹑场家鹑(domestic quail)37只(10♂,27♀),正反交得到F1代,进行繁殖行为观察比较;同时对F1代的生殖腺进行切片观察分析。由于试验条件等原因限制,家鹑(♂)×野鹑(♀)组合的F1代未能成活,本文所研究的F1代为野鹑(♂)×家鹑(♀)组合的F1代(22♂,27♀)。结果表明:1野生母鹑与公家鹑的杂交组合产蛋少,杂交后代生活力低,可能是因为野生母鹌鹑的心理隔离选择性较强;同时繁殖季节性这一生态特征的分化通过母鹑已对杂交能育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种群进化趋异合子前生殖隔离的机制之一。2繁殖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鸣叫行为方面,野生鹌鹑与F1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家鹑与前两者差异显著(P<0.05);打斗行为方面,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差异显著(P<0.05),F1代介于两者之间,与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交配行为方面,家鹑与F1代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鹌鹑与前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保留了家养亲本繁殖行为上的优势,为利用家鹑恢复野生原种群体规模提供了可能性。3 F1代公母鹑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大致相同,一般都在6-7周龄时达到性成熟,较家鹑性成熟期要晚1-2周龄,这可能与父本(野生日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