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其意义与价值已日益深入人心。在新世纪,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发挥其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取得大的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学校具有为社会培养人才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双重职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为人共识。但是,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方面促进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校应重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运用心理测量法找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并在不影响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采用体育教学实践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实践研究,对研究结果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四个因子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且通过体育与健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统计学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因子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症状、恐怖倾向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充分改善和提高。可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拓宽体育功能并加以完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即时反馈,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又促进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对落实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方针,全面实现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