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群落构成与无糖尿病者是否存在差异。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将12名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6人:第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T2DM+CP组),第二组为无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CP组)。记录所有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牙周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后出血。对于糖尿病患者记录其血糖控制情况。采集患病位点的龈下菌斑样本,运用PCR检测7种可疑致病菌并扩增16S rDNA采用DGGE技术对菌斑整体结构进行分离,进行聚类分析,其中DGGE分析重复三次。  结果:两组人群牙周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龈下菌斑中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相近(其中P. gingivalis、T. forsythia、T. denticola及P. intermedia在所有对象中全部检出;F. nucleatum每组均只有1人未检出;P. nigrescens在T2DM+CP组中2人检出,而CP组中有4人检出;A. actinomycetemcomitans则在两组中均未检出)。DG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条带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张凝胶间条带数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的结果则未显示两组人群的菌群构成存在聚集效应。  结论:与无糖尿病而牙周病情相近者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特异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及 DGGE指纹图谱的分析结果均不存在差异。此外,在控制各项实验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DGGE图谱的复现性是可靠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药物性牙龈增生(Drug-induced gingival overgrowth,DGO)是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牙龈纤维性增生及体积增大。研究发现,导致DGO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抗癫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是最重要的人类机会致病真菌,通过三条途径致病:①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进行形态转化增加粘附和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②产生与菌丝相关的因
目的:比较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AG)与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结果,判断AG系统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性质、严重程度及阻塞定位诊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