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进展的心脏衰竭是以心肌重塑(即心室重塑)作为主要特征的,这一过程包括心肌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改变:心肌细胞的非适应性肥大和凋亡、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含量的改变以及分子表现型的转化。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是机体的重要代偿机制,然而持久增强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肌促进其重塑,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主要机制,就是阻止并逆转体内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功能障碍和重塑,这种治疗效果要求足够的时间和剂量。它与目前普遍用于临床CHF患者治疗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阻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和心肌重塑的进展;不同的是,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逆转已经出现的心功能障碍和心室重塑。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的比索洛尔是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高度β1受体选择性。本试验中通过观察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变化,以及患者血压、心率和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的情况,旨在初步了解其临床治疗效果和适于我国心衰患者的服用剂量。 方法 选择2000年7月-12月我科住院心率患者68人,分成试验组30人和对照组38人。对照组患者服用基本的抗心衰药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分别于试验开始时和随访7个月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AngⅡ和CGRP,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NE,同时记录患者静息时的血压、心率,并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EF%。 结果1.随访7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NE浓度的变化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试验组血浆中的 NE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各自方案治疗7个月后两组患者比较,加用比索洛尔的试验组患者血浆N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沪的.05厂2.随访7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浆中生物活性因子的浓度变化 试验组患者血浆 ET-1、Aug 11和 CGRP浓度有极显著的降低叩均<0.01),而对照组仅有血浆Angll浓度的显著降低(P<0.05);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7个月后的患者,试验组上述活性因子的血浆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T-1,CGRP P<0.of;A:gll:P<0.05)。3.随访7个月后,两组患者EF%值的情况 在随访7个月时都有极显著地提高叩均的.01),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5),其队9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随访7个月时,两组患者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试验组患者的静息心率与试验初比较有显著性减慢(P<0.of),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CHF患者比较,试验组显著慢于对照组(P<0.of)。两组患者的血压前后都无显著性变化,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经过 7个月的治疗,比索洛尔能更显著的降低血浆 NE和 Aug 11的浓度,可以抑制心衰时交感甚紧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持续激活,阻止它们进一步引起心功能障碍和心室重塑。2.加用比索洛尔治疗 7个月后,使患者血浆中 ET-l、Aug 11和 CGRP的浓度显著降低,缓解mF时体内生物活性因子的活动异常,间接阻止心功能的恶化和心室重塑。3.比索洛尔治疗组7个月后,使CHF患者EF%明显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比索洛尔能够提高心脏收缩功能,更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预后。4.长期服用比索洛尔使静息心率出现显著性减慢,缓解CHF时发生快诬型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利于阻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和心室重塑。5.对于国产比索洛尔,本试验中患者的每日最大咐受剂量同每次的最大附受剂量不完全一致,但二者都主要分布在5.0峪。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正斓使用适宜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