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困扰与伤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然而,目前抑郁发作急性期的治疗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起效时间慢,治疗依从性欠佳,治疗有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 TMS)是一种无创而安全的神经调节治疗,已经被许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具有抗抑郁效果。但是目前对于其在抑郁发作急性期的增效作用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性临床研究来了解高频r TMS在抑郁发作急性期的增效作用,为抑郁发作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目的:了解高频r TMS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的增效作用及影响因素,为抑郁发作急性期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医师(主治医师或以上)根据ICD-10标准临床诊断为抑郁发作(首次)、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患者,初步入组。再由接受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访谈中文版一致性培训的精神科医师进行MINI访谈和首次基线评估。42例抑郁发作急性期患者进入研究,其中22例患者接受r TMS联合药物治疗(TMS组),20例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接受r TMS治疗患者刺激强度采用100%运动阈值(MT)。刺激部位采用“5cm”定位法确认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刺激靶点。高频r TMS刺激频率采用10HZ,每次治疗使用60个治疗序列,每个序列连续刺激5秒,序列间隔25秒,每次治疗总量共计3000次刺激脉冲。每天1次治疗,1周治疗5次,治疗时间为3周,共计15次治疗。所有患者由2名精神科医师用HAMD17和TESS评分,参加评分的医师经过量表一致性培训,量表评定者不知道患者治疗方案。患者进入研究后首次及1周、2周、3周时均需要完成HAMD17、BDI、TESS量表评定。并对评估结果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两组患者BDI量表和HAMD-17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评分明显下降。TMS组的BDI评分值平均下降18.95分(t=9.87,p<0.001),HAMD-17平均下降14.41分(t=12.25,p<0.001);药物组的BDI评分与HAMD-17分别平均下降15.3分(t=6.17,p<0.001)和10.75分(t=7.09,p<0.001)。TMS治疗组比药物组的有效率(77.3%vs 55.0%,p=0.126)和临床治愈率(63.6%vs 45.0%,p=0.226)更高,但是差异无显著性。在第1周、第2周末TMS组HAMD-17平均减分值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在第2周末TMS组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高频r TMS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早期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