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哲学是在吸收、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有一个建构的过程。主体性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才被提出来的,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马克思正是看到了旧哲学的这种片面性,他立足现实生活,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主体,理解哲学,主张把理论问题还原为实践问题,主张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而开创了当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哲学,实现了哲学视角向现实化的转变,引起哲学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因而从实践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实践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主张从生活实践和现实出发提出问题,历来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由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人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因而,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原则仍是需要我们积极与之开展对话的哲学传统。“主体性”这个词在当代中国还不能轻言“终结”。由此本文试图从实践出发,分三部分来阐述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第一部分:近代哲学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张扬人的理性,树立人在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自身又不断陷入矛盾和困境之中,突出显示了理论哲学自身的局限性。第二部分:马克思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实践出发,将人置身于现实生活,置身于社会历史中,把理论问题还原为实践问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一种辩证的历史的交互作用关系,揭示了主体的现实社会生活图景,开创了实践哲学的新道路。第三部分: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贵在人的现代人格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