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3D打印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自主研制的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PLLA-TMC-GA)三元多聚物PLTG作为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并通过基础研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大型动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自主研制的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三元多聚物PLTG作为材料,通过3D技术设计并打印制造封堵器样品;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评价样品封堵器的细胞相容性;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黏附试验评价封堵器样品的血液相容性;通过机体内植入试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通过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封堵器样品对动物的全身毒性。结果结合现有的临床资料,参考以往封堵器的参数,成功利用CAD软件设计出封堵器模型,并使用3D打印机顺利制作出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样品,且实际样品与设计模型基本一致。细胞毒性试验测得24 h、48 h时间点100%封堵器样品浸提液中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84.9%、90.1%,说明封堵器材料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溶血实验测得阴性对照组OD值为0.018,小于0.03;阳性对照组OD值为0.778,符合0.8±0.3界限;封堵器样品材料的溶血率为2.5%,未超过5%,说明封堵器对红细胞破坏程度轻微。动态凝血试验显示阳性对照组曲线下降趋势剧烈,表明阳性对照组材料对凝血因子的激活程度较高;封堵器样品材料曲线的整体形态趋势与阴性组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OD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趋势相对较缓,表明封堵器材料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程度较低。血小板黏附试验测得,封堵器样品材料的血小板形态指数为2.55,聚左旋乳酸(PLLA)组的血小板形态指数为2.74,表明封堵器样品材料对血小板的变形程度与PLLA材料相仿,甚至优于PLLA。机体内植入试验中,所有动物均造模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出现死亡动物,未发现明显的组织结构损伤和坏死,实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测得48 h、72 h时实验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封堵器样品材料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材料合格。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可以使用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三元多聚物PLTG作为材料,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并实现制作。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性可靠,具备大型动物实验条件。
其他文献
准确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是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在理论分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对农用地基准地价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对农用地基
北方地区对虾育苗场的利用率很低,每年的8月以后直至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为充分利用这闲置着的设施资源,笔者1999年8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进行本试验研究.试验始于8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也逐渐增加,在上市公司运行发展过程中,会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内容,尤其是上市公司所牵涉的投资者众多,面临的监管要求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但是全球石油资源的开采与生产规模在逐渐萎缩,供需缺口不断拉大,同时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不同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生态实践相结合,对生态问题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深入思考和
2013年7月25日至28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2013)暨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在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据记者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副主
目的 评价新型可吸收封堵器的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实验动物成年比格犬27只,17只实验组用犬通过开胸B超引导下经右室游离壁穿刺
本文介绍以PMAC运动控制器为基础的任意母线砂轮修形机的原理和功能。将砂轮修形和数控技术相结合,产生一种新型的砂轮母线修形技术。通过对数控系统中控制软件等核心部分的
<正>王安娜来自德国,1936年她随中国籍丈夫王炳南来到了中国。随后,在探访延安的过程中,王安娜结识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并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很多关于长征的经
消失模铸造是一种全新的铸造技术——生产近净形的复杂铸件并实现绿色化生产。消失模铸造关键技术之一的聚苯乙烯(EPS)泡塑模样,对消失模铸造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