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高中数学内容为载体,依据教的理论和学的理论对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具体要求,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摩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现状进行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其中,宏观上可分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要素;微观上可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介、教学评价等十个要素。旨在为教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形成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且通过本研究可解决部分刚入职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方面的实际困难。然而,对于课堂教学要素的研究,本文不仅从课堂本身,还以课前、课后关联活动以及不同课型特点与要求为切入点,整体的视角深入研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具体研究过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搜集)和整理前人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上持有的观点和看法,并初步分析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其次,通过访谈,听取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上持有的观点和作法并辅以课堂观察,了解当前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做法。第三,综合以上分析,用抽象化方法和定性分析法归纳出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以上课堂教学结构要素是否被重视)数据统计分析,获得现实状况的基本信息。第四,对上述研究进行对比,加上导师团队的意见,寻找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要素,达到最终研究的目的。第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高中数学平面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其给出教学建议与评价。第六,整理和反思研究的全过程,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与建议。总之,课堂教学结构本质上是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某种组合与排序。因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情况等因素的差异性,继而课堂教学结构也变得不同,适合于每节课的教学结构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经常要变动这些要素的排序方式,但不管怎么变,课堂教学结构就是由这些要素的相互组合和排序而成,并且这一过程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一堂课的教学结构,不仅与学生学情相结合,还需以学科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等因素相结合,可采取灵活的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