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慢性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沉重和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欠佳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慢性病患者的就医权益,合理使用有限的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建设,备受国内社会关注。据此,本研究以医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相关理论为支撑,以普洱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该群体慢性病患病情况,掌握其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求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了解该群体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掌握其医疗保健费用、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该群体慢性病患者就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适应社会现阶段的卫生发展计划和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就医行为。运用分层、整群及便利抽样法在普洱市辖区内选取1个地级市2个县共14所中小学,于2016年3-5月进行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的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及部分就医行为相关文献内容,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减,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其中,资料分析方法为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主要通过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推断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病率为69%,循环系统疾病为该群体高发慢性病;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大,县级医疗机构是首选就医地点,大部分患者通过普通门诊和医院排队的渠道就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成为就医机构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但对基础医疗机构的利用率不高;没时间和自感病轻是未就医、未治疗、未入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治疗而未治疗、应住院而未住院、自我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仍然存在;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基本能满足其就医需求,但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仍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经济负担对其就医行为的影响依然很大。结论:就医决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职业带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对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群体行为入手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对慢性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效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社会和医疗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卫生需求,经济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该群体就医行为存在影响,减轻疾病经济负担,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