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新闻”,这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的一个全新的、响亮的名词。在电视采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并在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电视新闻的全新实践。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观念的全面冲击。民生新闻在中国电视市场的勃兴不是一种偶然,它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经济力量引起的社会生态变化、以人为本的现代政治环境、新闻改革和媒介竞争等背景和动因的催生下诞生的。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民生新闻在价值观念、传播形态、开掘地方文化资源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成功和可借鉴之处。它把以民为本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强调贴近百姓生活;强调新闻的平民品格;强调服务性和人文关怀;鼓励百姓积极参与。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传播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充分开掘区域性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区域性受众的价值认同。
在民生新闻持续升温的同时,其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走向了一些误区。一些民生新闻,片面追求收视率,大搞短、平、快,视野狭窄,对“民生”理解偏颇,堆砌琐事、止于表层、卖弄噱头、迎合低俗、炮制新闻、亦真亦幻,无遐顾及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放纵新闻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这样就引发了“民生”价值错位,新闻主体性的消失,新闻娱乐化、消费主义上扬,其视角往往是微观性的而非宏观性的,是个体的而非整体的,非理性话语替代了客观性追求,个体性立场替代了整体性思维。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规避发展中的误区、寻求突破,务必在摆脱表浅,精于营销上下工夫。力求从信息加工的深度上,从整体把握的广度上,突破浅层琐碎、缺乏深度的瓶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品牌化传播,打造地方文化附加值,实现集约化经营,品牌化传播。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化,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独立声音”应该是其所应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