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是一个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伴随民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匪患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大转型、大变革的失控和病态。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的陇东地区,是向西进入省城兰州、新疆等地,向东进入东南部等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代王朝大都基本都高度重视对此区域的经营和管理。民国肇建后,甘肃省以及中央政府权势衰微,政治日渐黑暗,陇东地区呈现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有权势的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政权更迭异常频繁,使得此地出现了管理漏洞,吏治腐败,天灾又与人祸并行,导致社会逐渐失控,为匪患的滋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该地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由于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境内地形呈现出塬、梁、卯的鲜明分布,可以毫不夸张的概述为山大沟深,千沟万壑,又为土匪的滋生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自然条件。陇东地区不但滋生了本地的土匪,也受到域外流匪的青睐,不同匪股你来我往,内外聚合,使得陇东成为西北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民国时期陇东地区的匪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总量多、人数大、组织严、活动广等一系列特点。匪众不但抗衡当地政府、抢夺大户人家,还危害到了广大基层民众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对陇东社会经济、基层政权、社会风气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匪患发生后,陇东地方政府和民众也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政府实行“联防”、“清查户口”、“保甲连坐”、“禁烟”、组建“民团”等措施,民众以集中修堡,或者到远离交通要道的偏僻地区居住的方式进行避祸。大多数土匪都是来自于底层社会,他们之所以踏上从匪这条道路,多半是生活所迫,为了求生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虽然我们对土匪可以抱以人道和社会同情,但土匪行为更多破坏性,较少建设性,这决定了土匪行为非正当性和非合法性的本质。匪患是病态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一部匪患的壮大史其实对应的是广大民众水深火热的灾难史。本文将以现存的陇东地区县志等史料作为研究基础,首先对民国时期陇东诸病交集的社会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呈现出失控和病态的陇东,指出匪患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而引出土匪的兴起到匪之为祸再到聚祸成患的普遍性、长期性和严重性等特点。通过对各县土匪破坏事例具体分析研究,全面呈现匪祸对陇东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性,由祸到患的累积对陇东社会秩序的冲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最后思考面对匪患是选择预防还是惩治,做出一个深入的反思,指出预防大于惩治,若匪患一旦产生,必然伴有惩治,但惩治后的善后,是更为重要的举措,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也尝试从一个侧面揭示当时陇东地区社会运转的基本面貌和规律,求证地方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是匪患是否消长的基本前提,只有政治的清明和经济的发展才是消除匪患、确保社会稳定和谐、民众安居乐业的根本之道,也为当下社会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