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胞外酶对于凋落物的最终降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敏感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凋落袋分解法,对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木质纤维素酶进行研究,探讨季节性雪被对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凋落叶初始质量和环境因子与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木质纤维素酶活性与质量损失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不同植被类型下,凋落叶酶活性与质量损失率的相关性不同。高山草甸上,酶活性与质量损失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除漆酶外,高山林线的酶活性与质量损失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而针叶林中,仅纤维二糖水解酶和内切-1,4-β-木聚糖酶活性与质量损失率显著正相关(P<0.05)。2)凋落叶初始质量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木质纤维素酶活性主要受到凋落叶初始木质素含量、木质素/N、C/N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尤其是木质素和木质素/N调控着酶活性的大小。3)季节性雪被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除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外,平均雪被厚度对木质纤维素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1)。凋落叶含水率、平均分解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显著影响酶活性,其中凋落叶含水率比凋落叶分解温度对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更大。不同种类的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不同。4)凋落叶分解前期,大多数酶活性表现为针叶林最高。而随着凋落叶的逐渐分解,冻融循环、淋溶等物理过程对凋落叶的破碎增加了凋落叶的可分解性,因此分解后期冻融循环频次较高的高山草甸和高山林线的凋落叶酶活性增高。5)不同分解时期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不同种类的酶对不同分解时期的响应不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p-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一个生长季末最高,而内切葡聚糖酶和内切-1,4-β-木聚糖酶在第二个雪被期末最大。综上所述,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受到季节性雪被的影响。平均雪被厚度、凋落叶含水率、平均分解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木质纤维素酶活性。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受到凋落叶初始质量的调控,其中木质素和木质素/N是最重要的质量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所引发季节性雪被的改变将会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甘草(Glycyrrhizin uralensis F.)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隶属豆科甘草属,甘草地上部分呈灌木状,地下部分根系发达,丘陵荒漠和沙漠边缘处分布较多,普遍使用于中国医学制药领域,通常以干燥的茎部和根部入药,另外还广泛应用于饲料原料、烟草、食品和化妆品加工制作等行业。由于它的干旱、盐碱较高耐受性和偏爱钙质土壤的分布特点,在生态学中对环境维护也有着贡献。本研究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携带1BL.1RS易位染色体的小麦品种(系)由于具有高产抗病的特性而在全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物种世代交替的转折点;减数分裂不仅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而且通过重组创造了遗传多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后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二次
学位
本实验研究分别采用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的根、茎、叶的水浸液和提取物——水苏碱处理钉螺,同时设清水和氯硝柳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
几丁质是自然界第二大类有机物质,其降解是自然界中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对极端嗜热球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基因组序列分析,该古菌可能存在一条新颖的几
纳米磁性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以磁性Fe3O4或γ-Fe2O3等为晶核,高分子基质或表面活性剂为壳经包被或包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功能材料。除了微米级磁性微球所具
学位
本研究以史氏鲟为对象,设定不同密度,完成了不同拥挤胁迫和不同时间即短期(急性)和长期(慢性)拥挤胁迫对鲟鱼血液生理、生化、免疫、生长等部分指标的测定。 1.短期拥挤胁迫对史
罗氏海盘车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星纲棘皮动物,其体壁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Gly-X-Y”的特异性氨基酸组成
以实验室自行筛选的一株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C—36为研究对象,从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温度、培养时间几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2%的CMC-Na,最适氮源为2.5%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氮源,最佳接种量为4%,培养基最适起始pH为pH5.0,产酶最适温度为37℃,最佳培养时间为36h。再以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五个试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