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推动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当代文明的根基,在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正视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是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现象和价值性存在,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而且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启迪,得到资源,得到支撑。因此,加强对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丰富的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因此从传统文化典籍里挖掘适宜当代德育实践的德育理论是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实践需要、优化当前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国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它伴随人们的教育实践而萌生、发展,最早汇集于《易传》这部典籍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最有特色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弘扬传统文化和优化德育工作为起点,以《易传》为理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优秀德育传统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发掘《易传》文本的德育思想在当下社会德育环境中的可取之处,推进德育工作实效性与创新性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说来,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详细地从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点五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章具体阐述《易传》德育思想的具体条目——中正、仁义、诚信、谦慎,较简要地论述了《易传》文本关于德育思想的主要内涵。第二章主要阐述《易传》德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从德育起源论、德育目标论、德育内容论、德育方法论、德育原则论、德育标准论六个维度系统化散落在《易传》各章节中的德育思想,从宏观角度对《易传》德育理论进行客观描述。第三章从价值与局限性两个维度对《易传》德育思想进行述评,既要认识到《易传》德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价值与工具价值,又要独立地批判分析《易传》的成书年代、阶级立场及对《易经》的文本解读,客观看待《易传》德育思想本身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第四章落脚于《易传》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与借鉴——具化德育目标,凸显师德榜样;丰富德育体验,尊重客体选择;归化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综合阐述《易传》德育思想的当代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