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我国在根据“一纲多本”原则下编写出来的多套教科书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浙教版》、《人教版》,并结合与我国同属东方文化系统,在国际大型比较项目中表现优异的新加坡教科书《MATHEMATICS》,对三个版本教科书的结构进行比较,以“方程”内容为载体,透析三个版本教科书中“方程”内容在初中阶段所做的不同安排,进而折射出教科书的整体特点。本文主要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展开,表层结构是教科书的外部表现形式,体现了教学特性:而深层结构体现了教科书的内容特性。对于表层结构的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三个版本教科书从栏目设置、插图配备进行具体的数据统计,统计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借助数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教科书在编排上的不足:《人教版》栏目目的不明确,在命名上出现逻辑错误。《浙教版》栏目分类不够细致,《MATHEMATICS》栏目分布不均衡。我国教科书插图虽多,但在学生建构新知上不及《MATHEMATICS》做得好。在知识的编排顺序方面,采取定性比较的方法,参照黄毅英在《从认识论的课程分析看现行中小学课程的几个问题》中关于“数与代数”主线的概念图作为依据准则,《MATHEMATICS》和《浙教版》在安排上更接近主线概念图,而《人教版》与主线概念图出入较大。此外,《浙教版》和《人教版》对于“十字相乘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我国课改之前的教科书,这两部分重要内容的缺失,势必会造成初、高中教科书衔接中出现不小的问题。在教科书的深层结构方面,通过对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包括《新加坡2007年大纲》,《标准》及其解读进行分析,制定包括知识要素、能力要素、情感要素三个要素各自具体的分析纬度。在知识要素方面,从“理论性与应用性习题的比重”和“素材的选取”两个方面进行比较。《MATHEMATICS》的理论性内容所占比重最大,而《人教版》应用性内容所占比重最大。在具体情境上,《浙教版》在购物和盈亏问题上涉及最多,《人教版》在行程问题上涉及最多,《MATHEMATICS》在购物问题上涉及最多。《浙教版》在学科间知识联系上所做的关注最多。已有研究表明,教材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之中,可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概念的处理”等多方面加以体现。《浙教版》、《人教版》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于模式化,《MATHEMATICS》用方程“一题多解”,展现了解题过程中最为真实自然的思维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在情感要素方面,《浙教版》和《人教版》均重视古算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教科书中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我国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为数学史而数学史的问题。三个版本教科书对数学在文学、音乐、美学等方面均显有涉及。《人教版》和《MATHEMATICS》更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知识来源途径的多样化。最后,结合比较结论,对我国编写初中数学教科书提一些看法及建议:(1)充分发挥栏目的导向作用;(2)加强对学生使用插图的指导;(3)关注社会问题在教科书中的体现;(4)重视学科间、学科内知识的联系;(5)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自主学习的多元化平台;(6)注意将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心理顺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