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所研究的对象本身内生的规范性与经验性不可分割,其间张力与交叉、融合的属性客观并存,笔者在安排理论变量和组织叙述框架,对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材料进行考量时,采用了规范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对时空两个方面的论据进行全景式的观照与解析,注重实然与应然的比较研究。 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的起点。现代化内含政治、经济、文化多个向度。政治文明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传统政治的主体是国家,现代政治的主体是人民。民主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政府不断对其公民的意愿作出回应。政治文明的程度就是民主得于呈现的程度,就是民主的发展,就是秩序与自由的均衡,归根到底就在于合理划分国家和社会的空间,对家国同体结构的解构,在于世俗理性的普及和人民利益的实现。民主既是规范的,也是经验的,是具体的,也是历史的。制度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政治文明就是要使政治制度更接近人民,创构有力的外在规范结构以建构政治权利。这种规范结构是一种“应然”对“实然”的统摄。 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妥善地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学习和借鉴源自西方的民主、法治、宪政思想,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规范与实证统一的理念之下,在结构主义的范式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宪政主义的张扬、公共领域的培育、民主法制文化的培育、市场经济的发展、执政党的建设等路径来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驱动社会主义民主,使政府不断对公民的意愿作出回应。作为多元函数,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取决于多元变量,例如,国际环境、技术的变迁、中国领导人的道德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从政治传统中汲取支撑性力量的能力等。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中国政治文明的生成是缓慢渐进的,其最终的目标是让政治在政治文明的制度框架里运作,建构生机勃勃的公民政治生活,使“社会主义民主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