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从个体主体视域下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化个体”和“个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个体主体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阐述了从个体主体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个体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个体,首先是有生命的、现实的、唯物的个人;其次个体既是“感性对象”,也是“感性活动”,是实践的主体,再次个体是历史的存在物;最后,个体的最终目的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之一,以个体身份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从个体层面剖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个体主体的认知结构包括个体意识、个体价值、个体实践以及个体自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个体主体的认知机制包括个体感知、个体认同、个体传承、个体创新。从个体主体视域下,我们会发现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从“化个体”的过程中看,存在着个体主体身份缺位、个体感知效果不佳、个体个性发展受挫、个体反馈评价缺失等方面。第二,从“个体化”过程中看,存在着个体意识不自觉、个体内化不到位、个体实践不能动、个体创新不积极等方面。第三,从“化个体”与“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来看,存在着两个过程脱节的问题:“化个体”与“个体化”的对立,个体意识与个体个性冲突,个体感知与个体内化脱节等问题。要解决以上主要问题和矛盾,就要从个体主体视域下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意识形态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统一:意识形态与生活哲学的融合、公民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灌输教育与个体感知的配合;必须坚持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与人类主体的统一: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的共一、个体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同一、个体主体与个体自身的合一;必须坚持“化个体”与“个体化”的统一:个体个性与个体意识的联通、个体感知与个体认同的联贯、个体主体与个体创新的联结等。个体主体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也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个体主体。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涵,增强其生命力;改进大众化的具体方法,增强其感召力;促进目标的实现,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丰富个体主体内涵,提高个体主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个体内化实践,增强个体主体的发展动力;发挥个体个性创造,促进个体主体的自由个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队伍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社会阶层。这些新社会阶层虽然是从工人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以及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
在人类的发明史上,有许多发明的诞生极具偶然性。气凝胶就是美国人基斯特勒受果冻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气凝胶现在是一种炙手可热的新材料,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神奇材料”之一。一次“打赌”催生出气凝胶  基斯特勒系美国科学家、发明家、化学工程师、教育学家。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一生成果颇丰,仅取得的专利就有60多项,其中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要数气凝胶了。  说起果冻,人们都不会陌生。基斯特勒关注果冻的视角非常
期刊
学位
本文利用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杨贤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了解,依靠从事实材料到理性认识的分析,总结梳理了杨贤江思想政治教育观,最后
当前网上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己成为社会极为关心的话题,而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知情权作为其中的一个基础权利就决定了对知情权的保护要更为关注。对消费者来说,知情权是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