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分析肘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modified Outerbridge-Kashiwagi,MOK)入路最适宜的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为实验研究及临床手术提供骨道开窗大小的依据。
方法:以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为研究对象,通过关节镜实验研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的观察性和操作性,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折的风险,分析得出最适宜的肘关节镜下改良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道开窗直径大小。
1.第一部分实验使用8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建立常规关节镜入路,并清理肘关节腔。在关节镜直视下建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的初始骨道开窗直径为7mm。首先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观察肘关节腔,记录该入路下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然后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使用刨削器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模拟对肘关节腔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进行操作,根据模拟操作的部位使用相应的观察入路进行观察,记录模拟操作的最大范围。同一标本在7mm直径下每次扩大1mm,用相同的观察和操作方法,分别记录不同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和操作范围。重复实验,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观察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观察性研究的直径。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操作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操作性研究的直径。8例标本均以同样步骤进行上述实验,记录每个标本各研究部位不同肱骨开窗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及操作范围。分析统计研究数据,得出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
2.第二部分实验使用24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肱骨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完全解剖后保留肱骨远端骨结构。随机将肱骨远端骨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8例。第一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的骨密度(M),分析比较三组标本间骨密度大小差异,并分别比较三组标本与亚洲正常成人骨密度大小差异,排除骨质疏松的不合格标本。第二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d1)和鹰嘴窝肱骨宽度(D1)及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d2)和冠突窝肱骨宽度(D2)。分别计算每例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分析比较各组间d1/D1和d2/D2差异性,排除形态学差异较大或畸形的标本。第三步,根据上部分实验所获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将B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1直径大小开窗,C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2直径大小开窗,A组8例标本不行骨道开窗处理。根据受力方向不同从A、B、C三组随机各取4例标本接受轴向加载的力,记为Ai、Bi、Ci组;各组剩余4例接受前-后向加载的力,记为Af、Bf、Cf组。使用力学测试机对不同标本施加两个方向的力:轴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5°方向,前-后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75°方向。所有标本均以2mm/min的速率加载至断裂。记录每个标本加载到断裂时力的大小及断裂部位,分析其肱骨骨折风险。
结果:1.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观察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2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2mm与13mm相比较,观察到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范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观察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当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可操作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4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模拟操作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模拟操作的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4mm与15mm相比较,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模拟操作范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A、B、C三组肱骨标本骨密度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24例标本骨密度值均在亚洲成人骨密度峰值1个标准差内。各组间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轴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Bi、Ci两组标本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Bi、Ci两组相比,Ai组加载至肱骨破坏的最大负荷大于Bi、Ci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Af、Bf、Cf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力加载于肱骨远端,至标本断裂时Ai组标本为肱骨髁骨折,Bi、Ci两组标本骨折均经过肱骨开窗孔,前-后试验力加载时,Af、Bf、Cf三组标本加载至断裂时骨折部位均为肱骨远端骨干。
结论:1.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获得最佳观察视野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2mm,获得最佳操作范围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2.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相对安全,当肱骨开窗直径小于等于14mm时,肱骨骨折风险较低,临床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3.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适宜的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
方法:以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为研究对象,通过关节镜实验研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的观察性和操作性,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究不同骨道直径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折的风险,分析得出最适宜的肘关节镜下改良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骨道开窗直径大小。
1.第一部分实验使用8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肘关节标本,建立常规关节镜入路,并清理肘关节腔。在关节镜直视下建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肱骨的初始骨道开窗直径为7mm。首先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观察肘关节腔,记录该入路下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然后将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使用刨削器在7mm肱骨骨道开窗直径下模拟对肘关节腔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尺骨冠突、内侧关节囊进行操作,根据模拟操作的部位使用相应的观察入路进行观察,记录模拟操作的最大范围。同一标本在7mm直径下每次扩大1mm,用相同的观察和操作方法,分别记录不同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和操作范围。重复实验,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观察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观察性研究的直径。以8例标本中连续两次增加骨道开窗直径后操作范围无明显变化的最大骨道开窗直径为所有标本结束操作性研究的直径。8例标本均以同样步骤进行上述实验,记录每个标本各研究部位不同肱骨开窗直径下的观察范围及操作范围。分析统计研究数据,得出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
2.第二部分实验使用24例新鲜冰冻的成人肱骨标本(包含肱骨远端至少20cm),完全解剖后保留肱骨远端骨结构。随机将肱骨远端骨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8例。第一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的骨密度(M),分析比较三组标本间骨密度大小差异,并分别比较三组标本与亚洲正常成人骨密度大小差异,排除骨质疏松的不合格标本。第二步,测量记录所有肱骨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d1)和鹰嘴窝肱骨宽度(D1)及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d2)和冠突窝肱骨宽度(D2)。分别计算每例标本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分析比较各组间d1/D1和d2/D2差异性,排除形态学差异较大或畸形的标本。第三步,根据上部分实验所获最大观察范围时的开窗直径R1与最大操作范围时的直径R2,将B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1直径大小开窗,C组8例标本经鹰嘴窝至冠突窝中心进行R2直径大小开窗,A组8例标本不行骨道开窗处理。根据受力方向不同从A、B、C三组随机各取4例标本接受轴向加载的力,记为Ai、Bi、Ci组;各组剩余4例接受前-后向加载的力,记为Af、Bf、Cf组。使用力学测试机对不同标本施加两个方向的力:轴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5°方向,前-后向加载的力为与肱骨干纵轴成75°方向。所有标本均以2mm/min的速率加载至断裂。记录每个标本加载到断裂时力的大小及断裂部位,分析其肱骨骨折风险。
结果:1.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观察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观察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2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的观察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观察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2mm与13mm相比较,观察到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范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观察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当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作为操作入路时,从7mm开窗直径开始,随骨道直径每毫米逐渐增加,可操作范围逐渐增大。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4mm时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的模拟操作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为7mm-10mm时对尺骨冠突模拟操作的范围逐渐增大,相邻两骨道开窗直径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道开窗直径14mm与15mm相比较,对桡骨小头、前方关节囊、内侧关节囊模拟操作范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冠突模拟操作范围得分在开窗直径10mm与11mm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A、B、C三组肱骨标本骨密度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24例标本骨密度值均在亚洲成人骨密度峰值1个标准差内。各组间过鹰嘴窝中心点的鹰嘴窝宽度与鹰嘴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1/D1和过冠突窝中心点的冠突窝宽度与冠突窝肱骨宽度的比值d2/D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轴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Bi、Ci两组标本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Bi、Ci两组相比,Ai组加载至肱骨破坏的最大负荷大于Bi、Ci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向加载至断裂的负荷Af、Bf、Cf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力加载于肱骨远端,至标本断裂时Ai组标本为肱骨髁骨折,Bi、Ci两组标本骨折均经过肱骨开窗孔,前-后试验力加载时,Af、Bf、Cf三组标本加载至断裂时骨折部位均为肱骨远端骨干。
结论:1.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获得最佳观察视野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2mm,获得最佳操作范围时的适宜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2.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相对安全,当肱骨开窗直径小于等于14mm时,肱骨骨折风险较低,临床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3.关节镜下改良的Outerbridge-Kashiwagi入路适宜的骨道开窗直径为1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