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以发生在晚清温州的若干事件为叙述分析对象,集中对晚清温州地方官与士绅的关系和士绅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揭示地方社会权力关系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对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予以一种历史性的诠释。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首先把温州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单元予以考察,内容涉及这个单元内部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移民、农业开发、生产的专业化和市场体系发育等因素,揭示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再现温州区域社会一体化形成的历史过程。继而,从一般的意义上描述、归纳温州社会生态的一些重要特点。最后,对清前期地方权力结构进行相对静态的观察和描述,以作为讨论其在晚清演化和变迁的起点。
第二章,联系19世纪中叶近代制度演化的大背景,围绕温州金钱会和“瞿党”反叛事件的全过程,揭示了19世纪中叶地方政治生态的变化。在地方军事化趋势加强时期,上层士绅和下层士绅的处境和利益所在完全不同。在为保护和争夺利益而展开的地方权力角逐中,上层士绅与官府多有冲突,与民众关系极度紧张;下层士绅却为遏制上层士绅上联地方官下结民众的有组织力量(会党)。
斗争的结果只有上层士绅权力的扩张,而下层士绅被急剧边缘化。上层士绅虽然在镇压金钱会反叛的过程中坐大,并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原有的权力等级秩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权力格局。
第三章,主要围绕几个规模较大的教案考察温州民众、地方政府和士绅对西教传入的态度、应对策略。认为西教的传入引起地方社会的显著变化是绅权的膨胀和民众活动空间的扩大。士绅的活动虽然没有能够挫败教会势力,但却卓有成效地削弱了官府的地方统治权威,使地方官丧失了瞿同祖所说的那种把地方一切事务或政治职能整合起来的功能。自甲申教案以后,士绅通过与教会的和解和镇压民众的反抗力量,成功地奠定了地方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章,以经学大师孙诒让兴办新学为中心,展示地方政治势力激烈的权力角逐。兴办新学运动展开后,地方官试图以更有效的方式把国家权力渗入地方社会。上层士绅集团以自治为合法旗号参与地方学务的管理,凭借自身的财产、资历和威望的优势,以学务机构为依托,进行了大规模的力量聚合和权力扩张。地方官联合处于生计被夺的困厄中的下层士绅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但限于当时的大势,以及上层士绅集团在筹款和学务管理上的诸多优势,地方官并没能抑制他们强劲的扩张态势。
第五章,19世纪70年代以后,士绅间的矛盾以“布衣士绅”和世家大族对垒的形式体现出来。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70年代末以来,随着永嘉之学的复兴,“布衣士绅”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积极性格和进取精神,他们通过结社以扩展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凭借西方文化资源确立斗争优势。“布衣士绅”逐渐崛起并在20世纪初获得了相当的权力优势。
纵观晚清地方权力关系格局的演化过程,我们看到:上层士绅的权力扩张是主基调,下层士绅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地方权力格局呈现的是地方官-上层士绅-下层士绅之间的平面互动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权力平衡与相互依赖关系的转换。宗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存在,由于其本身固有的集体理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地方政治意义。意识形态是社会空间内权力游戏的道具,在真理藉口的背后是现实社会中统治者的操纵、压迫、支配,以及被支配者的种种反制行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