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宝山矿区中生代两期褶皱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北大宝山矿床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带。它是我国著名的铜、铅、锌、铁、钨、钼等大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具有矿床类型众多、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矿床成因复杂等特点,自开采以来即受到众多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对大宝山矿床的成岩年代学、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成矿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但是仍然存在缺乏对大宝山矿区构造特征详细研究等方面的缺点,从而影响对该矿床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野外地质调查和查阅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对野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分析以及结合前人地、化等资料,分析和探讨该矿床构造变形特征。以“粤北大宝山矿区中生代两期褶皱及其地质意义”为论文题目,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简单的修正补充,同时,加深对矿区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为后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进展:(1)大宝山矿区中生代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对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主要且明显,大致呈近南北向(NW-NNW)展布,晚期次要且不明显,呈近东西向(NE-NEE)展布。(2)对大宝山矿区露头叠加褶皱变形特征的分析及结合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我们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应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将近南北向褶皱(NW-NNW)的形成时代初步限制在早晚侏罗世之间(208-161Ma),可能是对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的变形响应;在晚期(165Ma之后)还存在近南北向的挤压形成近东西向褶皱(NE-NEE)。(3)通过对矿区内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分析,褶皱与成矿的关系从早到晚依次为:(1)反映近东西向挤压、晚于早侏罗世的早期褶皱作用;(2)面状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3)反映近南北向挤压的晚期褶皱作用。早期褶皱作用形成的大宝山向斜构成矿区内基本构造格架,为后期岩体的侵入、矿体的储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之后燕山期的岩浆作用是成矿的主要阶段,在矿区内发育面状分布的蚀变,局部可见蚀变均匀分布于早期褶皱的转折端;晚期褶皱作用对早期变形构造进行改造和叠加,局部形成露头叠加褶皱。
其他文献
黄铁矿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硫化物矿物,与方铅矿、闪锌矿等其它硫化物矿物相比,在大气环境中显示出较强的反应活性,当被暴露到空气中时,会发生表面氧化、表面溶解和表面吸附等表
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新实施的三个钻孔(顺义高丽营GZK1孔,昌平马池口CHZK1孔及大兴DZK1孔)的研究,恢复了北京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通过对这三个钻孔岩性的详细研究
学位
碳酸盐岩裂缝型油气藏是颇具潜力的油气富集领域,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成藏条件异常复杂,储层预测困难,是长期困扰油气勘探开发的世界性难题。本文以华北束鹿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东段长江源区,大地构造上属东特提斯构造域,处于金沙江结合带与澜沧江结合带间的昌都地块中西部。二叠纪地层出露广泛,沉积类型复杂,蜒类化石丰
中-晚奥陶世转折期是地球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期间发生了诸如生物大辐射、全球大规模海侵、地球磁极倒转等重大地质事件。海水的锶、氧、硫、碳等地球化学组成也发生了
中国华南地区奥陶纪地层广泛出露,岩相变化较大,从浅水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相到较深水的碎屑岩相均有发育。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早、中奥陶世6条剖面以及中、晚奥陶世之交的宜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购置了高水平的AMS设备,高精度AMS14C测年技术是一项系统的科学,样品前处理、石墨靶制备,AMS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各环节直接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   本文
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听说课程相对缺失,教材设计缺少情境,教学方式简单枯燥,评价方式单一、单向等问题.本文以培养初中学生听说能力为观察点,结合课例,从课前、课中
《中国企业家》2017年第2期封面故事《人民币!人民币!》王小波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真是当下雾霾笼罩着的中国的绝妙隐喻。西方著名后现代雕塑家、中国非著名工程师Two Wang同学
地学数据的可视化是三维GlS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信息地质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三维地学应用中,需要表达的是多元地学对象,即不同来源、不同数据模型表达的不同格式的地学数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