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安全观,指一个国家对其自身安全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其中既包含了对周边地缘环境和世界总体局势的认识,也包含了国内形势、国家利益、政治需要等方面的内容,取决于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与决策者的主观认知行为。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的安全观念的系统的综合,是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准据之一,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国家安全观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又离不开具体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具有科学性和变更性。从纵向上看,国家安全观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乃至于每一个国家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出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从横向上看,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在有关国家安全的问题上,也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能否敏锐、客观地把握国内外基本形势,形成科学的国家安全观,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而一些政治、军事大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所推行的内外政策,甚至会对世界局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随着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选举产生,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两代领导人的权力交接,新时期中国外交序幕就此拉开。中国如何继承建国以来的国际战略的遗产,不断推陈出新,谋划全局,布局长远,有效捍卫国家利益,不仅事关中国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长远大计,也事关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中国的国国家安全观随着国家安全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安全理论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向全面和成熟,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下,中国的国家安全工作从被动地应对到主动地构建,根据客观现实适时调整并不断丰富,与时俱进而又实事求是,契合自身利益而又顺应时代潮流,并且为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例如和谐世界、亚洲安全观、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此外,中国的国家安全观超越了马克思主义教条,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积极参与但又不盲从西方,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和传统对抗性思维的框架,从这个方面说,又具有批判性。本文拟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继承与创新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在战略思想、战略规划、战略布局等方面的演变特点和规律,探寻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涉及广泛而又复杂的问题,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国家安全观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和实践还未完全成型,笔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