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长期持续增长,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2015年,我国人均GDP最高最低省份差四倍多,并且人均GDP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低的省份主要位于西部。这种现象的存在能否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又是否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集聚效应?一个省市区经济发展是否会影响到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均衡稳定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计算2000-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差、标准差和相对极差,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而相对极差在2005年之后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同时,从GDP、人口与收入角度采用综合指标对我国21世纪以来省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测度与分析,发现2001年之后,基尼系数基本呈现稳定态势;而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从2000-2007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007年之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此证明了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具有不断缩小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具有空间依赖性。进行Moran散点图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省份位于第一三象限,表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同时由中国省域经济的LISA集聚图可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低集聚的最多,主要集中于西部省份,并以西南为主,形成了经济塌陷区;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高集聚的区域并不多,并且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由此证明了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集聚效应,一个省市区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到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误差模型得出产业结构指标、人力资本指标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并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得出了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最后,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与措施。即促进不发达省市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不发达地区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教育交流;促进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加大对外贸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