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漢碑是繼三代刻石以後最成系統、規模的石刻群體,以其內容豐富,資料詳實,爲歷代學人所推崇。宋代之前,學者對漢碑的研究多側重其史料價值的發掘。宋代以來,金石學家對漢碑中經學、史學、文學、書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漸成規模,並不斷深入。漢碑文獻的整理主要爲著録、辨僞、録文、字書編纂,四者之間關係密切。首先需要考察歷史上漢碑的著録情況,明確漢碑存佚情況,從而可以瞭解到漢碑的存目、録文情況。考察漢碑的著録情況的同時,需要對歷代學者著録的漢碑予以真僞考辨,這是漢碑文獻研究必不可少的環節。漢碑文獻的整理最終要落實到文字的轉録上,也就是録文,這是石刻文獻整理最重要的環節,録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石刻文獻的研究和使用。録文之外,對漢碑文字尤其是漢碑隸字的整理,主要爲漢隸字書的編纂。漢隸字書不僅利於研究漢代文字,而且對漢代經史的研究大有裨益。漢碑的著録是研究的開始。宋代金石學肇興之前,學者對漢碑的著録呈現零星、散狀的特點。兩宋時期,金石學家對漢碑的著録具有門類齊全的特點。宋人著録金石的門類可大致分爲存目、跋尾、録文、分地、分人、纂字六種,漢碑均能見於這六種著録方式之中,且每種著録方式都有專著流傳。元明金石學呈現中衰之勢,金石學家對漢碑的著録仍然延續宋代金石著録方式,但多爲小修小補,且學者之間的金石著作存在輾轉抄襲的情況。金石學在清人手中迎來復興。這一時期的漢碑不僅著録齊備,而且研究深入,出現衆多金石學大家,相關金石著作可謂體系龐大、質量上乘,影響深遠。漢碑的辨僞是研究的重要著力點。考察石刻作僞的目的、手段,梳理漢碑辨僞學史,總結辨僞方法,能夠對漢碑辨僞以及其他朝代的石刻辨僞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漢碑辨僞自宋代便有學者自發進行,發展到清初至乾嘉時期成爲自覺,乾嘉之後達到鼎盛,出現了石刻辨僞的專著。在前人漢碑辨僞的基礎上,筆者一方面勾稽歷代學者對漢碑辨僞的著録情況,以此編成《漢碑僞刻敘録》;一方面嘗試對兩種漢碑進行辨僞。首先,考辨出南宋劉球《隸韻》本《燕然山銘》爲當時四川地區何耆仲據《文選》李善注本僞刻而成。其次,對近年來流傳的《張壽碑殘石》的辨僞。漢碑的録文是研究的主要依託。録文就是對漢碑上的文字或石刻拓片上的文字進行二次轉寫,很多石刻或拓片已經消亡,只能藉助録文內容進行學術研究。因漢碑文字包括篆書、隸書、八分書等多種書體,後世學人對漢碑文字使用目的亦不相同,從而造就了漢碑録文方式的多樣性。漢碑録文方式主要分爲摹録、“楷定”和楷書過録。摹録又細分爲摹寫、縮放、雙鈎三種。豐富的録文方式有助於保存石刻文字形體和文字內容,推進漢碑文獻研究。然而,各種録文方式尚有不足,尤其是録文的真實可靠性,故石刻録文校勘必不可少。石刻録文校勘相比於古籍版本校勘更爲複雜,石刻録文校勘既要古籍版本之間校勘,又要有石刻拓片與古籍版本之間的校勘。單純的古籍版本之間的校勘並不能解決録文校勘中遇到的問題,陳垣“校勘四法”雖然適用於石刻録文校勘,但在具體操作中需要調和。石刻録文校勘中出現的異文多爲釋讀之誤,或傳寫之訛,因此需要結合拓片或相關資料重新考釋,以便提高石刻録文的質量。漢碑文字的摹録是研究的特殊形態。録文之外,自宋至清,金石學家還對漢碑隸字加以摹録,以編纂成漢隸字書。宋代主要有劉球《隸韻》、婁機《漢隸字源》、佚名《漢隸分韻》,清人以顧藹吉《隸辨》、翟云升《隸篇》爲主。宋清兩代的漢隸字書,以編纂和文字摹録方式的不同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按韻編排並用摹寫的方式纂字,主要爲《隸韻》《漢隸字源》《漢隸分韻》《隸辨》四書;一類按《説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繫字並以雙鉤的方纂字,主要爲翟氏《隸篇》。目前來看,以《説文》部首繫字的字書,最能反映文字發展變化的軌跡,以雙鈎摹録字形的方法最能反映石刻拓本的原貌,這類字書以清末翟云升《隸篇》最爲有名。當然,傳統的漢隸字書主要以韻編排和摹寫字形爲主。兩類字書各有優缺,但都對文字形體發展演變研究作用極大,又對解經、釋字、辨僞、保存石刻文字面貌起到重要作用。漢碑的文本內容是研究的核心。漢碑文獻的運用,主要集中於經、史。漢碑中經學問題的研究,清代朱百度、淳于鴻恩、皮錫瑞等人較爲深入。他們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以漢碑所引經文校勘傳世經本,二是以漢碑碑主治經記載研究漢人經學傳授,三是以漢碑經學史料以解經,四是以漢碑經學資料以研究小學等。在清人研究基礎之上,我們通過梳理統計漢碑引經的條目,可知漢碑引經具有今古兼采、衆經同采,直接引用經文與臨文變易等特點。漢碑引經的資料,對於保存經本異文爲經書校勘提供早期版本依據,保存今文經的文本,保留漢人解經古義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另外,漢碑中還有碑主經學傳授的記載,這對於研究漢代經學史,尤其是考察東漢經今古文的鬥爭與融合等問題,意義非凡。漢碑能補史之闕,糾史之謬。漢碑之中包括漢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史料,這些史料與傳統史書的關係密切,尤其是對《後漢書》或東漢相關史實的補正較大。漢碑文獻以保存人物傳記資料爲主,大量碑主生平史實不見於史書記載,即便史有所載,碑史相校,往往多有詳略、正誤之别。有鑒於此,筆者將漢碑人物傳記資料與史書中的相關記載加以比對,製成《碑史人物傳記互見表》,便於碑史比較研究。碑史比較研究的重點,是漢碑與史傳共同記載的人物和事件。古人所説的“可與史傳相發明”,便是對這部分漢碑資料的最好詮釋,這也是歷代金石學者最爲重視,用力最勤的畛域,但是這些研究多以片段化的形式呈現,缺乏系統性,一些考證亦不免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