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组织整个传统建筑施工过程的营造工序,不仅是经过多年施工实践而总结的客观规律,更是整个施工阶段需遵循的顺序,蕴含了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应对各种施工问题的综合判断。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背景,泉州地区的传统宗教建筑及其营造技艺极富地方特色且自成体系。营造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营造工序以及所展现的营造技艺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建筑而言,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展现的工序和技艺等都较为复杂。因此,对泉州传统宗教建筑的营造工序展开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营造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各个工种的营造技艺,其所蕴含的建筑文化、思维模式和科学道理等也由此展现出来,对历史建筑的保存、维护和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泉州地区仍有诸多传统形式的宗教建筑的新建工程,但是由于匠师传承体系的变化以及现代材料、工具和技术的影响,一些饱含智慧的传统营造技艺正在逐渐流失,对营造技艺的抢救性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以2013年-2016年间泉州地区若干新建或修缮的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祠堂建筑为例,通过实地跟踪施工现场和匠师访谈,收集匠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营造工序和营造技艺进行记录。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传统宗教建筑营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地基工程、墙体工程、大木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后期工作等几个方面,对泉州的传统宗教建筑所涉及的施工组织、营造技术、营造禁忌、建筑文化等展开研究,获取传统宗教建筑的营造技术关键,为泉州传统建筑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有效的控制实际的施工过程和建造质量提供依据,也为保护营造技艺和工匠传统贡献一己之力,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