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地关系矛盾与土地经营低效率是农村社会亟待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农户林地转出行为作为林地资源产权的让渡行为,能够促进林地资源优化配置与规模集中,是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林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农村社会、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林地产权制度变革和多种林地经营制度背景下,农户对林地资源的产权垄断形成强烈的禀赋效应,但产权经济的利益刺激使得分散的林地产权进入市场,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矛盾与土地经营低效率是农村社会亟待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农户林地转出行为作为林地资源产权的让渡行为,能够促进林地资源优化配置与规模集中,是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林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农村社会、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林地产权制度变革和多种林地经营制度背景下,农户对林地资源的产权垄断形成强烈的禀赋效应,但产权经济的利益刺激使得分散的林地产权进入市场,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流转路径,伴随着多种流转模式(市场主导模式、第三方主导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实现规模集中,
其他文献
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农业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的背景下,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受到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双重约束,提高效率是解决未来蔬菜发展问题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在归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SBM-DEA、MML生产率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经济重心模型、三阶段Bootstrapped-DEA模型和CGE模型等方法,构建符合蔬菜特征的效率评价框架并对效率的时空发展特点
“藏粮于地”休耕战略的实施是巩固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对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休耕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并对相关数据分析,量化休耕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多维影响,从而指导具体的休耕实践。主要包括三个研究问题:设计选择实验,评估休耕政策的社会福利及其空间异质性;对比条件价值评估、条件排序与选择实验结果的差异,检验福利评估结果的稳健性;使用
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与基础,经历了从“以粮为纲”向“粮经协调发展”的转变,同时也对资源与环境代价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关于我国种植业结构演变对资源环境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国种植业结构演变的历程及其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代价的影响,为未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估算中国16种主要作物生产体系中单位面积的物质投入,在此基础上,结合碳足迹核算模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与升华,社会保障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在社会实践层面践行着“以人为本”理念,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高度契合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向。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制度安排,无不彰显着对两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部分失地农民不幸成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收入无路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第二产业高速膨胀引起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其中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尤为严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信息,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3.10%,但与之相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321亿吨,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10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近年来依托地方政府培育、地理标志认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提升、中小企业或农户参与等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理出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建设主体分析、问题探究的研究线索,展开实证和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在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情况的前提下,重点对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总量增长、区域集聚方面发展成效进行
当代是人类社会进入城市时代和休闲时代并行的新时期,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旅游正逐渐成为影响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力量之一”。面对“城市旅游化”和“旅游城市化”的浪潮,现代城市规划应与时俱进地调整其技术工具与公共政策。在国家明确提出将“旅游用地”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的政策背景下,论文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的视角,探索城市旅游用地发展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综合影响。论文首先对城市旅游用地的起源与特性进
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却远远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目前城乡居民的收入现状及特征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牧区。草原牧区作为我国生态地位较
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土地督察机构成立以来,一直将耕地保护督察作为首要职责,围绕耕地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全国耕地数量的减少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现行的耕地保护督察机制,一直片面注重耕地数量保护的监督检查,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监督检查基本呈空白状态。201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保护的内涵更由原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轮休耕试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进一步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试点,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来看,耕地保护的红线不容僭越,市场机制要更加灵活,激活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振兴乡村发展。这就要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