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情绪是一种防御反应,是指人尚未接触到应激源,却已预感到即将发生的危险或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焦虑过度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不合理的认知,高焦虑的人会对模棱两可的信息存在负性的解释偏向,而这种解释偏向会反过来维持和延续焦虑状态。通过解释偏向矫正训练来缓解焦虑也逐渐成为心理学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焦虑无处不在,目前焦虑已经成为了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军人面临的各项压力远超于普通人,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军人的焦虑问题更不容小觑,军人的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军队的安全稳定和战斗力水平。由于存在文化差异,直接翻译国外关于解释偏向的实验材料很难做到本土化。国内的既往研究多是从国外翻译,根据研究对象稍加修改。由于军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既往的实验材料并不适用。因此,本研究以基层官兵的实际生活为背景,编写适用于军人被试的实验材料,然后分别从即时解释和延时解释两个阶段,对不同焦虑情绪的军人的解释偏向进行研究,探究军人解释偏向的特点,以期为以后通过解释偏向矫正训练来缓解军人的焦虑水平提供依据。目的1.编写基于军人日常生活的模糊情境实验材料。2.探究在解释加工的早期阶段,高、低特质焦虑组军人的解释偏向特点,以及在不同自我相关条件下是否存在差异。3.探究在解释加工的后期阶段,高、低特质焦虑组军人解释偏向的特点,以及在不同自我相关条件下的差异。方法在编写实验材料阶段,主要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到基层官兵中收集材料,请基层官兵评定,心理专业人士评定,最后再请心理专家进行评定等方法,将最终获取的模糊情境句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材料。在实验研究阶段,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特质焦虑军人,请被试完成即时解释偏向实验和延时解释偏向实验。即时实验采用改良的WSAP实验范式,通过被试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认可率和反应时来评估解释偏向。延时实验采用AST范式,通过被试对于不同效价的解释的评分来评估解释偏向。实验通过E-Prime2.0软件实现,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编写实验材料阶段:编制基于军人日常生活情境的模糊情境句81条,平均歧义度在3.05-4.90之间。2.即时解释偏向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面对积极面孔时,高特质焦虑组军人和低特质焦虑组军人的认可率上没有差异(F=3.539,P=0.065),但在面对消极面孔时,高特质焦虑组的认可率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组(F=5.878,P=0.018)。低特质焦虑组在积极面孔的认可率上显著高于消极面孔(F=5.140,P=0.027),而高特质焦虑组在积极面孔的认可率和消极面孔的认可率上差异并不显著(F=3.099,P=0.084)。在自我相关条件下,高特质焦虑组积极认可率显著低于低特质焦虑组(F=5.013,P=0.029),消极认可率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组(F=7.150,P=0.010)。低特质焦虑组对于积极面孔的认可率显著高于消极面孔(F=7.820,P=0.007),而高特质焦虑组对于二者的认可率差异并不显著。在反应时上,低特质焦虑组对于积极面孔认可更快,对消极认可更慢(F=8.951,P=0.004)。在偏差分数上,高特质焦虑组良性偏差分数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组(t=-2.217,P=0.031)。3.延时解释偏向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积极解释的评分上,高特质焦虑组显著低于低特质焦虑组(F=11.874,P=0.001),而在消极解释的评分上,高特质焦虑组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组(F=14.946,P<0.001)。且这种差异同时存在于自我相关和他人相关情境中。其中高特质焦虑军人他人相关的积极评分高于自我相关评分(t=-2.262,P=0.033)。结论1.编制了基于军人的日常生活的模糊情境实验素材。2.在即时解释阶段,在面对模糊情境时,高特质焦虑军人比低特质焦虑军人有更高的消极面孔认可率,但仅在自我相关情境中差异显著;高特质焦虑组对于积极面孔和消极面孔认可率没有差异,而低特质焦虑组对于积极面孔的认可率大于消极面孔。反应时上高特质焦虑组对于积极面孔和消极面孔的反应时间没有差异,而低特质焦虑组在认可积极面孔的时间上比消极面孔时间快。3.在延时解释阶段,高特质焦虑军人存在明显的消极解释偏向,且具有跨自我和他人相关的一致性。高特质焦虑军人对他人相关情境比对自我相关情境有更多的积极解释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