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MPR-IB又名骨骼形态发生蛋白IB受体,它位于绵羊的第6号染色体上,人们发现BMPR-IB基因与绵羊的多胎性能有关。它有两个位点的突变,一个突变位点是746位,这个位点由A突变为G,这个突变的结果使得绵羊BMPR-IB所表达的氨基酸序列相应的由谷氨酞氨变成了精氨酸;另一个位点是1113位,它的突变是由C变为A,但这个位点突变没有引起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变化。本研究应用了PCR-SSCP和PCR-RFLP两种方法,以BMPR-IB基因的多态性为研究内容,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绵羊多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开展绵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别对湖羊、夏洛来羊、特克塞尔羊和夏湖杂交羊进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中在大量血样样本中,随机抽出湖羊血样80只,夏洛来羊30只,特克塞尔羊10只,夏湖杂交羊40只来进行检测。得到如下结果:1.湖羊引物扩增片断仅出现一种基因型(BB),BB基因型频率及B基因频率均为1.00;夏湖杂交羊引物扩增片断出现三种基因型(BB、B+、++),BB基因型频率为0.05,B+基因型频率为0.70,++基因型频率为0.25,B基因频率为0.40,+基因频率为0.60;夏洛来羊和特克塞尔羊引物扩增片断也仅出现一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均为1.00。2.扩增片断及繁殖性状的卡方检验表明:湖羊、夏湖杂交羊与低繁殖力的夏洛来羊、特克塞尔羊之间BMPR-IB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湖羊和夏湖杂交羊之间BMPR-IB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夏洛来和特克塞尔羊之间BMPR-IB基因型分布显著不差异(P>0.05)3.为了进一步验证BMPR-IB基因对绵羊产羔数的影响,对湖羊、夏洛来羊、特克塞尔羊和夏湖杂交羊进行个体标记,并检测基因型,记录每只母羊的产羔数,结果发现BB和B+基因型个体的母羊平均产羔率分别为225.1%和203.7%,而++基因型个体的母羊平均产羔率仅为120%,此结果表明,BMPR-IB基因的变异确实影响产羔数。4.不BMPR-IB基因型的夏湖杂交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及标准误检验表明:夏湖杂交羊BB、B+基因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和++基因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差异极显著。这说明具有BMPR-IB基因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母羊产羔数与该基因密切相关。5.本研究发现在所测的80头湖羊血样中,BMPR-IB基因均为纯合体,这可能与湖羊的多胎性能有关系,同时这一结果也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来自浙江余杭湖羊原种场的湖羊实验材料经过保种,无与其它外来绵羊品种混杂。6.测序结果表明BMPR-IB基因突变的具体位点在746号位点,突变后碱基由A变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