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是成熟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而其中价格发现功能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期权开始蓬勃发展,众多国家利用期权来管理风险,丰富资本市场。我国商品期权市场起步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期权种类不断丰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那么以商品期货为标的的期权市场的推出,对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产生了哪些影响?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需将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分析。因此,本文以豆粕期货、白糖期货和铜期货市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我国商品期权推出对标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首先,基于均值回归下的价格发现理论,以对三种商品期货价格均值回归现象的检验为依据,确定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强弱。以商品期货期权推出日为分割点,选取期权推出前后三种期货市场的六组样本数据,构建非线性STAR模型;其次,估计模型参数,对实证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发现期权推出后,标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向好;而由于交易量、上市时间、投资者情绪和交易制度等原因,农产品期货和金属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后,在本文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推动产品创新、合理分配政府与市场角色、提高社会参与度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