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棚设施栽培发展迅速,但在市场经济压力下,各地设施农业普遍向规模化和单一化栽培发展,出现了只重视劳动生产率而忽视土地生产率的状况,直接导致了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生产效益下降和农产品品质恶化,甚至危及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黄塘镇、紫山镇、洛阳镇)的大棚栽培连作土壤进行一系列试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棚大白菜连作栽培后,土壤的养分及盐分明显高于露地,不同年限大棚土壤及露地间的pH值、硝酸盐、亚硝酸盐、速效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大部分呈极显著性差异,以及不同年限大棚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及盐分含量差异也较大,致使大棚土壤出现盐化、酸化等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因此,化学元素N、P、K的累积及大棚栽培年限过高是大棚土壤的主要连作障碍因子。2、通过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控结果表明:大水洗盐和埋设暗管对大白菜增产效果明显,增幅分别可以达到42.49%和46.44%。由于埋设暗管是采取垂直排水的洗盐方法,具有脱盐率高、脱盐土层深和耗水少等优点,而大水洗盐后底层积盐又极易回升,因此,暗管排水洗盐是解决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之一。3、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对大白菜产量与硝酸盐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比对照(单施无机肥)的增产幅度分别为28.11%、21.87%、9.44%,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以配比1:2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降低大棚连作栽培的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4、不同年限大棚土壤栽培的大白菜硝态N含量变化表明:随着大棚年限的增长,大棚土壤硝酸盐含量依次递增,但相应的露地对照并没有显著增加;从大棚土壤0~100 cm剖面分析,每一土层的硝酸盐含量均大于露地对照相应土层的硝酸盐含量,80~100 cm土层的硝酸盐含量是露地对照相应土层硝酸盐含量的数倍。大棚栽培的大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比露地高;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大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呈显著递增,而对照露地种植的大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