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管兔耳草——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多生长于西藏、青海、甘肃一带。它作为藏药常用于治疗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的发热,肾炎,肺病等疾病。目前,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以苯乙醇苷类和酚类成分为主,更多的成分需要被探究。同时,由于抗氧化活性与多种疾病密切关联。因此,本文针对短管兔耳草的化学组成和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密生波罗花角蒿(密花角蒿)——紫葳科角蒿属植物,是常用藏药的一种,常被发现于西藏的拉萨、昌都;青海的玉树、海西;四川的巴塘、木里等地。其味道较苦,具有调经理气、止痛止血的功能。目前,约有5篇文献对密花角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鉴定了其黄酮类、苯乙醇苷类、萜类以及挥发性成分。在药理活性方面,探究了其抗肿瘤和保肝作用。但是其同属植物大多具有的镇痛活性尚未见报道。因此,为了促进密花角蒿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开展了密花角蒿化学成分及其镇痛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一、短管兔耳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这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短管兔耳草的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同时测定其三种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酚和总皂苷含量。应用还原能力测定实验、自由基(DPPH、ABTS)清除实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法和辐射损伤小鼠模型评价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总酚、总黄酮和总皂苷类成分在水提取物中含量较高。总共44个化合物被鉴定,其中包括19种黄酮、14种酚类、8种苯乙醇苷类、2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首次采用LC-MS/MS分析在兔耳草属植物中鉴定了化合物1到25。在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测试中,短管兔耳草水提取物显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但是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试验中表现出最优抗氧化活性的却是甲醇提取物,其原因可能是甲醇的极性与该实验的油性体系更为接近。在辐射损伤小鼠模型中,短管兔耳草提取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增加SOD和GSH-Px的水平同时降低MDA的水平,使得小鼠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本研究结果可给短管兔耳草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表明它可成为潜在的抗氧化剂的植物来源。二、密花角蒿化学成分及其镇痛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这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密花角蒿进行定性,并对密花角蒿不同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探索并研究了密花角蒿的抗氧化和镇痛活性。结果显示,这三类成分在甲醇提取物中含量最高。依据LC-MS/MS结果,共解析了25种成分,其中首次在该植物中分析得到化合物1-23。在抗氧化试验中,比起具有更多黄酮类、酚类和生物碱类成分的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佳。因此推断仍有其他发挥着良好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存在于密花角蒿中。在镇痛活性考察试验中,密花角蒿水提物在福尔马林试验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都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作用,可延长热板试验中小鼠的疼痛潜伏期。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水提物能显著减少扭体次数。结果表明,密花角蒿可成为新的抗氧化剂与镇痛剂的植物来源,本研究所得结果可拓宽其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