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库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公共管理专业领域内的一个学术热点。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智库也被国外学者喻为了“第四种权力”,为越来越多的政府高度关注。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智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量达到400余家,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高质量企业智库的建设尚严重不足,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基础,以在国防科技工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航天智库建设为案例,归纳其60年来的治理结构特征,梳理并分析其在内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共同治理模式的视角,提出内部运行机制优化框架,探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的对策,以期为建设高水平的军工企业智库提供借鉴,丰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践理论。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与创新目标。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对文章所提及的国有军工企业智库、运行机制、治理结构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了文章所研究的对象,即内部运行机制及其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分,对国有军工企业智库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学理阐述。第四部分,以中国航天智库建设为案例,重点从组织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内部运行机制的现实情况,并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五部分,提出了以共同治理模式为视角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框架,以及后续提升内部运行机制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对研究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