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微炎症在增加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表明,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一种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新型微炎症标志物,是多种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SIRI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索SIRI对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且术后规律行PD治疗的646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至2019年12月31日,或达到终点事件如全因死亡及CVD死亡,或转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或行肾移植,或失访。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病历系统及检验系统收集患者行PD治疗后1-3个月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实验室数据。按SIRI中位数1.28水平,将患者分成低SIRI组和高SIRI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SIRI与各研究因素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CVD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SIRI与NLR、MLR在PD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中的预测能力。双侧统计学标准P值<0.05被视为有统计学差异。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低SIRI组和高SIRI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基线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基线血尿素氮、肌酐、校正钙、血磷、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蛋白、总Kt/V等无统计学差异。2.SIRI与PD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3.低SIRI组的PD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CVD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SIRI组的PD患者(P值均小于0.001)。4.高SIRI水平对PD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危险比(hazard ratio,HR)2.00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al,CI)1.304-3.088,P=0.002),及 CVD 死亡风险(HR 2.847,95%CI 1.445-5.608,P=0.002)具有独立预测价值。5.SIRI在全因死亡风险和CV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分别为:0.627、0.604、0.625 和0.661、0.649、0.648。结论:高SIRI水平与PD患者的全因死亡及CV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是PD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其预测价值优于NLR、M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