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化疗是肿瘤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相比于传统小分子抗癌药物的靶向性差、体内循环半衰期短、毒性大等缺点,纳米药物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如下优势:1)提高难溶小分子药物的溶解度;2)具有可调控的药代动力学以及组织分布;3)通过避免网状内皮组织的快速清除而达到体内的长循环;4)通过EPR效应增强肿瘤部位药物富集;5)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对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细胞内的特殊微环境,刺激响应性纳米载药体系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肿瘤组织和细胞具有较低的pH(pH≈6.5)环境和细胞内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对两种肿瘤微环境同时敏感的纳米载药体系。通过首先制备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mPEG-b-PLL)嵌段共聚物,并与二硫键修饰过的紫杉醇(PTX)进行键合,获得了高分子键合抗癌药物,随后对残余氨基酸基团用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进行修饰,制备得到了mPEG-b-(PLL-co-(PLL-DMMA)-co-(PLL-DTPA-PTX))高分子键合药(DAPDC)。这类高分子键合药可由在正常的组织血液pH值下的负电荷转变为在肿瘤细胞组织附近较低pH处的正电荷,因此DAPDC不仅可以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快速清除而达到长循环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高通透性和滞留性效应(EPR)富集到肿瘤组织后被细胞快速内吞。与对照组相比,DAPDC在肿瘤组织的低pH和还原条件下,针对MCF-7细胞的MTT与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证明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强细胞内吞、快速的胞内释放以及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这些结果表明该电荷翻转纳米载药体系在肿瘤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