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介目标作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的金融指针,在货币政策调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金融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尤其是2001年12月加入WTO后,这一趋势明显加快。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对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的调控效力弱化现象。主要原因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考察:从“三元悖论”来看,由于我国外汇占款货币投放渠道存在刚性;从货币供应量产生机理来看,由于基础货币可控性下降、货币乘数多变性加强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范围层次界定滞后。因此,我国现行中介目标体系需要改革。改革的建议是:短期内仍然坚持货币供应量目标体系,但必须对其层次和范围重新界定;中期内考虑设计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价格和汇率在内的一揽子指标体系;长期内中介目标体系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体系。 本文的创新要点在于:1、将中介目标的研究放在金融开放条件下进行研究,区别于一般的中介目标研究。2、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弱化原因问题,从内外冲突和货币供应量产生机理两个角度分析,区别于传统的中介目标“三性”分析。3、提出和总结了金融开放下“六大新因素”(即外资银行准入和人民币业务经营、货币替代现象、资本隐性出入现象、金融创新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QFII制度的引入)对我国中介目标的影响,尝试性地探讨其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冲击。4、提出了我国“三步走”的中介目标改革战略,驳斥了要求我国中介目标体系直接向利率目标体系或者通货膨胀目标体系改革的观点。 本文的框架结构如下: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探讨。第二章是我国现行金融开放程度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主要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弱化的原因。第三章是影响我国中介目标效力“六大新因素”的进一步探析。第四章是今后我国中介目标体系改革步骤和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