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翻压促进果园土壤磷素活化周转的特征及机理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yue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农田磷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化学磷肥施入土壤后极易被化学吸附固定为植物难以利用的无机磷形态,其当季利用率仅有10%~20%,尤其是在果园土壤中,磷素利用率不足10%。因此,果园土壤磷素出现大量盈余现象,这不仅降低磷肥的施用效益,加剧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耗竭,也增加水体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绿肥作为一种清洁的有机肥源,能够活化土壤难溶性磷,促进土壤磷素周转循环,并提高磷素生物有效性。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绿肥对土壤磷素转化及其关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但是关于绿肥翻压对果园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活化和肥料磷周转分配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论文主要开展以下三个试验进行研究:一、以长期栽培绿肥的果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绿肥覆盖、翻压和清耕对照3个处理,探究长期栽培并利用绿肥对果园土壤磷组分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二、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豆科、非豆科绿肥、葡萄糖和对照4个处理,研究绿肥翻压对土壤磷组分及磷循环关键微生物动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解磷微生物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和矿化有机磷的利用潜力,旨在明确绿肥翻压活化土壤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微生物学机制;三、通过盆栽柑橘试验,设置豆科、非豆科绿肥和对照3个处理,研究绿肥翻压对果园土壤中肥料磷周转分配的影响,旨在揭示绿肥翻压促进土壤微生物调控肥料磷在土壤中循环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开展连续7年栽培绿肥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Tiessen磷分级方法,研究了绿肥覆盖和翻压对土壤磷组分含量变化和磷素活化周转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于绿肥处理1,4,7年后采集0-20,2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全磷、活性磷库(Resin-Pi和Na HCO3-P)、中稳性磷库(Na OH-P)和稳定态磷库(Dil.HCl-Pi、Conc.HCl-P和Residual-P)含量。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处理相比,绿肥覆盖和翻压处理在各采样年份均提高了土壤全磷,Resin-Pi、Na HCO3-P、Na OH-P和Residual-P含量,降低了Dil.HCl-Pi和Conc.HCl-P含量,处理间差异性随绿肥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各指标翻压处理均优于覆盖处理,且0-20 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绿肥利用7年后,翻压处理0-20 cm土壤Resin-Pi、Na HCO3-P、Na OH-P和Residual-P含量较清耕对照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8.82%~128.41%,145.93%~231.16%,206.26%~590.06%和34.67%~37.66%,Dil.HCl-Pi和Conc.HCl-P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37%~15.79%和43.72%~91.39%。综上,相对于清耕对照处理,果园绿肥栽培并利用可显著增加土壤活性磷库和中稳性磷库的比例,并显著降低稳定态磷库的比例;同时,随着绿肥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活性磷库和中稳性磷库的比例随之增加,稳定态磷库的比例随之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果园栽培并利用绿肥可以有效促进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周转,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2)通过开展添加两种不同碳氮比的绿肥的培养试验,采用土壤磷分级方法、土壤酶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两种不同磷含量土壤中磷组分及磷循环关键微生物对绿肥翻压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磷和低磷土壤中,绿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AP)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而葡萄糖可提高土壤MBP含量,但土壤AP含量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绿肥和葡萄糖均显著提高两种土壤中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qq C和pho D基因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活性及中稳性磷库含量与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pho D基因丰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绿肥显著改变了pqq C和pho D基因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并刺激了两种土壤中关键溶磷微生物(如Pseudomonas和Auraticoccus)的生长。偏最小二乘结构模型(PLS-PM)分析表明,绿肥主要提供碳源,直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并通过改变pho D基因的细菌群落和提高磷酸酶活性间接影响土壤不同形态磷间的转化。因此,绿肥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活性磷库含量和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重塑土壤pqq C和pho D基因的细菌群落,促进土壤难溶性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从而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并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3)通过开展外源添加人工标记的磷酸盐氧同位素的肥料磷的盆栽试验,采用磷酸盐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土壤酶学和磷循环功能基因定量技术,研究了绿肥翻压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肥料磷周转分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柑橘而言,绿肥显著增加低磷土壤中柑橘的生物量、株高、茎粗,而在高磷土壤中仅显著增加柑橘的茎粗,生物量和株高无显著变化;绿肥处理下高磷和低磷土壤中柑橘新叶磷含量显著增加,而对根,茎和老叶磷含量无显著变化。对于土壤各项指标而言,绿肥显著增加低磷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对高磷土壤无显著影响;绿肥处理下两种土壤中活性和中稳性磷库含量显著增加,而稳定态磷库含量无显著变化。与对照处理相比,绿肥可以显著增加两种土壤中Na HCO3-Pi的δ18OP值,促进肥料磷在土壤中的周转循环。此外,绿肥处理下低磷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和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显著提高,而在高磷土壤中仅显著提高pho C基因丰度。相关性和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表明,Na HCO3-Pi的δ18OP值与磷酸酶活性和磷循环基因丰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土壤磷酸酶和磷循环功能基因调控着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转化。因此,绿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肥料磷在土壤中不断向活性磷库转化,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从而促进柑橘的生长。
其他文献
西南地区是我国蔬菜种植优势产区之一,对我国蔬菜安全保障和农业绿色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加上区域性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土层浅、质地轻、保肥能力弱的土壤性质,导致蔬菜生产过程中氮肥利用率低、活性氮损失严重和环境代价高,尤其是N2O的排放,严重制约着西南地区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低N2O排放的氮肥管理策略是当务
学位
随着全球柑橘产业迅速发展,柑橘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种植面积最广的水果作物。其中,中国以4300万亩的种植面积和5100万吨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柑橘生产过程中仍面临土壤酸化、肥料投入失衡以及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等问题,柑橘园缺镁日益成为柑橘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镁(Mg)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我国南方柑橘主产区中土壤母质含镁量较低、降雨量大、镁素易淋洗、离子拮
学位
报纸
学位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虽然土壤总磷含量非常高,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却很少。植物根系主要以无机磷酸盐(Pi)的形式从根际吸收磷,但其易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形成沉淀,或是与铁、铝离子化合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沉淀而被土壤固定,致使无机磷酸盐在土壤中溶解度和迁移率低。这就需要足量的磷,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目前,通过施用磷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是促进植物磷吸收的主要手段,但过度依赖磷肥的施用也导
学位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氮素营养与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迫切需要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用量。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特性匹配适宜的氮肥供应形态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但目前关于甘蔗对铵硝态氮的偏好性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甘蔗生长的适宜铵硝配比仍无定论。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择了云南和广西蔗区具有代表性的甘蔗主栽品种,首先开展水培试验,在充足供氮条件
学位
中国的旱地面积可达2500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春玉米(Zea Mays L.)是该地区的主要雨养作物之一,地膜覆盖已被广泛用于来抵消该地区早春的低温和缺水,促进产量增加和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在缺水和地表覆盖下的热量条件不再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时,如何提高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作物生产力同时明确该地区玉米生产系统的生态环境风险是当前研究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成为水体重要的排放源。中国的粮食安全挑战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对于种养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作物需求,不同的氮、磷养分施用措施纷纷加以采用,导致河流营养盐输出量增加,我国沿海富营养化现象频发,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代价。近年来,为全面改善和提升河流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明显,但水污染形
学位
稻麦轮作系统中水分及施肥管理不仅事关粮食安全,还影响着农业生产中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稻麦轮作由于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水分管理,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交替变化,继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关于不同施肥管理减少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较多,但是对稻麦水旱轮作系统中干-湿转换关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薄弱。为此,本文首先利用国家紫色土肥力监测站1991年布置的稻麦轮作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期,因此出现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象。外来务工人口常以家庭单位为主,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作为第二代移民在城市人口中日渐上涨,从而引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外来务工人口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不高、文化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无法给予后代更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在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则显得更为重要与有效。本研究以外来务工子弟H小学为研究对象,以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