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心电图上出现fQRS波的患者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探讨fQRS波对CR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01月~2017年06月我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行CRT治疗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33例,其中18例CRT、15例CRT-D,排除四名CRT/CRT-D置换术患者、一名DDD升级为CRT患者,一名希氏束起搏+CRT-D患者。检测CRT术前、术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其他心功能方面指标。定义对CRT有反应为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5%。应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连续性数据,两组比较的数据各个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如符合正态性,其集中趋势及离散趋势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如不符合正态性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描述。假如不符合正态性,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对于二分类数据,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假设P<0.05表示两组之间有差异;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出OR值及95%可信区间,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急性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冠状静脉夹层、心包压塞等情况发生,术后定期门诊程控起搏器状态,均工作正常。根据心电图上有无fQRS波分为两组,fQRS波组及非fQRS波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NYHA心功能分级、临床用药(ARB/ACEI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fQRS波组在缺血性心肌病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fQRS波组(p<0.05)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左室功能参数(LVEF)、血清BNP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CRT治疗后6个月,两组参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fQRS是CRT术后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上更易于出现fQRS波,非fQRS波组患者CRT疗效优于fQRS波组患者,fQRS波是CRT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筛选CRT病人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