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润湿性铜表面的微纳结构构建与流体流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干旱区域的扩大和水污染的加剧,淡水危机日益严峻,仿生集水领域的研究越发受到关注。已有的雾采集研究大多是基于充足的雾流速度,而不是基于一般情况。不同表面微观结构及表面润湿特性对雾采集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对雾凝结和雾滴移动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连续流体的毛细现象已广泛应用在传热传质、航空设备、芯片、诊断设备等领域。然而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未有关于带有内表面微结构通道中梯度润湿性表面或特殊润湿表面(如第一段沟槽内表面为梯度润湿性,第二段为均一润湿性)对毛细流动影响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报导。
  为研究不同雾流速度和微观结构对雾采集的影响,笔者分别用碱辅助氧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在锥形铜丝表面构建了超亲水(水接触角约4°)的针状形貌和叶状形貌,再用十二硫醇分别对两种方法制得的表面做超疏水化处理(水接触角约156°)。经XRD检测,碱辅助氧化法表面物质为氢氧化铜,电化学沉积法表面物质为铜。在雾采集过程中,随着雾流速度的增加,雾采集量的主导因素由雾凝结速度变为雾滴运动速度。当雾流速度小于50cm·s-1时,针状形貌的超疏水表面由于雾凝结能力更强,雾采集量更大。当雾流速度大于50cm·s-1时,叶状形貌的超亲水表面由于雾滴运动性能更好,雾采集量更大。
  为研究不同润湿特性对沟槽表面液滴移动的影响,用碱辅助氧化法在开放型半圆铜沟槽内表面/外平面构建润湿性分别为3°/3°、87°/87°、3°/87°、87°~3°/3°。润湿性为3°/87°的沟槽液滴滑落所需体积最小。沟槽内构建梯度润湿性87°~3°,对液滴滑落所需体积影响不大,但单颗液滴在沟槽内表面铺展距离近1.1%~16.3%,铺展速度快48.5%~52.5%。
  为研究不同润湿特性对毛细流动的影响,用碱辅助氧化法在开放型半圆铜沟槽内表面构建了均一润湿性(1,2-丙二醇接触角为3°),逆梯度润湿性(1,2-丙二醇接触角为3°~45°),正梯度润湿性(1,2-丙二醇接触角为45°~3°),分段润湿性(第一段沟槽内表面为正梯度润湿性性,第二段沟槽内表面为均一润湿性)。将构建了不同润湿特性的沟槽水平放置,进行毛细吸入实验。与均一润湿性表面相比,逆梯度润湿性表面和正梯度润湿性表面分别存在额外的阻力和推动力,分别导致降速25.0%~28.6%和增速11.1%~30.0%。在同样的沟槽长度下,第一段内表面构建正梯度润湿性、第二段内表面构建均一润湿性的沟槽,比全段内表面构建正梯度润湿性的沟槽具有更快的毛细运动速度。将正梯度润湿性只构建在第一段沟槽内表面而不是整段沟槽内表面,可使单位长度梯度力增加,还可给第二段沟槽内表面带来额外力。而且较小的长度比(第一段内表面构建正梯度润湿性的沟槽长度与第二段内表面构建均一润湿性的沟槽长度之比)具有更好的加速效果。在Lucas-Washburn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由梯度润湿性带来的额外力和由表面粗糙度带来的阻滞系数,建立了理论函数模型。该模型能预测流体流动最前端位置与流动时间的关系。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值的误差在20.7%以内,表明理论函数模型的合理性。
  用碱辅助氧化法在开放型半圆铜沟槽内表面构建均一润湿性(水接触角为3°),逆梯度润湿性(水接触角为3°~45°),正梯度润湿性(水接触角为45°~3°)。将沟槽与水平面呈45°倾斜角放置,进行水的毛细上升实验。与均一润湿性表面相比,逆梯度润湿性表面存在额外的阻力,毛细上升平衡高度仅为0.006~0.0073m和降速2.0%~18.2%;正梯度润湿性(45°~3°)表面对毛细吸入有额外驱动力,增速18.2%~43.0%。理论函数模型加入重力项,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误差在8.7%以内。
  为研究形状梯度对毛细运动的影响,制备由始端半径至终端半径分别为0.5~0.75×10-3m、0.5~1×10-3m、0.5~1.5×10-3m、0.75~0.5×10-3m、1~0.5×10-3m、1.5~0.5×10-3m的沟槽。将沟槽内表面统一构建为均一润湿性(水接触角为3°),进行水的毛细上升实验。单位长度变径幅度大的沟槽运动速度较快。而同样单位长度变径幅度下,半径由宽到窄的沟槽比半径由窄到宽的运动速度更快。在理论函数模型方面,在Lucas-Washburn方程的基础上,对具有形状梯度的沟槽建立半径与流体流动最前端位置的线性关系,以此解出单一形状梯度沟槽毛细上升速度方程,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误差在8.5%以内。进一步地,制备半径为0.5~0.25×10-3m、水接触角为45°~3°的复合梯度沟槽进行毛细上升实验。复合梯度沟槽毛细上升速度比只有单一润湿性梯度或单一形状梯度的沟槽快20.6%~68.1%,,而且复合梯度中润湿性梯度的作用比形状梯度大。理论函数模型复合了润湿性梯度和形状梯度,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9.2%以内。
其他文献
相变存储器具有读写速度快、循环次数高、可伸缩性良好及多功能应用前景等特性,成为下一代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最具潜力的竞争者之一。目前,相变存储器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写“0”操作电流较大,写“1”操作时间较长等。相变存储单元通过施加电脉冲产生热量使相变材料的相态发生变化来进行数据存储,单元内部温度分布是研究其读写性能的关键。本论文考虑热电效应,建立了三维有限元相变存储单元仿
随着雷达系统、科学研究等领域对大功率微波源的需求,多注速调管逐渐由基模多注速调管发展为高次模多注速调管,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工作于L波段的TM020高次模多注速调管的输出回路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了速调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速调管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多注速调管的发展背景,及多注速调管的工作模式。然后介绍了工作于L波段的TM020模圆柱谐振腔的设计方法,以三维电磁场计算软件ISF
自20世纪70年代光纤出现以来,随着对光纤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光纤不但具有良好的传光特性,而且可以用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不需要其他中间介质就可以把待测量与光纤中的光特性联系起来。相比于传统的传感技术,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的信息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信息的媒质,因此它同时具有光纤和光学测量的特点,有着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辐射,能量衰减小,集信息传感与传输一体等众多优势。这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不断扩展,嵌入式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凭借其在结构清晰、源代码开放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基于监控系统、手持设备等嵌入式系统领域应用中的技术热点.该文主要讨论了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Linux操作系统进行修改和剪裁,并将其移植到
该文首先系统的讲述有关智能卡的各种基础知识,如智能卡的种类、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随后结合COS的开发工作重点介绍智能卡片内操作系统COS的各个组成部分:通信接口、文件系统、安全模块以及命令系统.该文详细的分析了T=0接触式通信接口和TypeB非接触式通信接口,同时给出了TypeB防冲撞技术的实现方法.随后,作者介绍了几种可以选择的文件系统,并对各种文件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比较.针对外界对卡内数据的非法
本论文对传统的指纹识别算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种新的指纹识别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指纹图像预处理以及指纹特征匹配两大部分,同时对指纹图像的压缩算法也作了详细描述.指纹预处理由图像分割,图像增强,脊线提取及其细化去噪等几个部分组成.指纹特征匹配包括指纹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本文指纹预处理过程采用小波增强算法,改善指纹图像质量,利用SPTA算法细化并去除噪声,消去大量的指纹冗于信息,得到较完整的细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强大的复杂模型构建能力,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深度学习模型在抽象特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使用浅层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制约了深度学习的分类性能。集成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提升模型的可控性和泛化能力的一种通用方法。其中,深度集成是集成方法之一,具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类能力,但面对高维复杂问题时表达能力有限。因此,结合深度学习与深度集成各自的优
学位
高光谱图像由于波段多、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高光谱图像的降维及分类处理也成为热点问题。传统的高光谱图像处理方法往往只能提取图像的浅层特征,而忽略了图像深层特征,同时该类方法不能兼顾高光谱图像的空间特征和光谱特征,难以得到较佳的分类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处理高光谱图像。  首先,针对高光谱图像波段冗余度高的问题,使用基于深度子空间聚类的方法
学位
视频处理是人工智能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图像识别、分类、行为检测等结果。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维的视频数据并不是杂乱无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维的数据都会存在于低维的子空间中。子空间学习是视频分析中一个被广泛使用且十分有效的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视频压缩、目标识别等任务中。本文主要对子空间分割、子空间恢复和子空间压缩在视频处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贡献如下:  当前广泛使用的基
学位
该文从业务流程描述能力和易用性综合考虑,提出基于流程节点单一设计元素的过程定义模型,并且给出了此过程定义模型的完整定义.此模型可以有效描述业务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顺序流、分支流、选择性分支流、汇合流、选择性汇合流以及以上各种基本流程的复杂嵌套和混合关系,配合相应的流转控制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对复杂流程的描述能力,同时简化了流程建模操作.图形化的过程定义工具可以提高用户建模的效率,可以直观方便的创建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