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观察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疗效作出评定。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5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查阅近10年文献报道,找出中风病相关证型及出现的频率,从中筛选出常见的证型为风痰瘀阻证,并依据此证型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疗法中药及针灸,制定出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并通过进行随机化临床对照研究,比较和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差异。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病例标准,从2009年3月~2010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的住院病人中,选择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应用中药汤剂、针灸。十四天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病计分方法进行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观察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差异,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最终确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 结果:1.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7例、无效5例,恶化1例,死亡0例;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24例、无效9例,恶化2例,死亡0例;经秩和检验,Z=2.333,P=0.02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两组之间疗效经秩和检验,Z=2.153,P=0.03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有效,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治疗组亦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 结论:1.风痰瘀阻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常见证型,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原则。2.通过本课题的观察,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组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疗效显著,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方面及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