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发展是基础,新型农业人才储备是关键。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需要一大批尤其是青年职业农民来解决“如何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成了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项办学使命,更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责任和担当。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农民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高职农业教育主要存在不学农、不爱农、服务农业能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存在发展现代农业所急需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匮乏和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的矛盾中,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育理念转型要先行,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服务视野是基础,激发培养大学生爱农的兴趣,培养兴农的志向,提升服务现代农业技能水平是关键,这对高职农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互相促进、共融发展的格局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当前和未来的总规划,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引领,高校应发挥好大学生作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地位,培养好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端正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引导与帮助学生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做好服务现代农业的准备。因此,开展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学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迸一步完善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要目的,论述了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梳理了历年来国家加强农业建设出台的政策文件,寻求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结合点。重点在开展职业规划过程中,嵌入现代农业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从思想上引领高职生重视现代农业,梳理我国农业发展脉搏,展示农业发展新气象、新发展,从行动上驱使高职生自觉自动参与服务现代农业。本研究通过参考相关理论,比较借鉴国内外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经验,创新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突出“农”字为重心,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