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生的职业抱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抱负是个体对特定职业的偏好和期望,其中包含了个体对职业的收入、准备时间、地位等多重属性的认知评价,而且职业抱负中所设想的社会声望、性别类型以及职业兴趣对其后职业的声望、性别类型和职业兴趣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它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抱负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而且在个体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就业压力的加剧,使人们对职业抱负越来越重视,希望通过对职业抱负的研究来指导职业辅导与职业选择。因此本研究选择心理学学生的理想职业抱负和现实职业抱负为研究内容,考察其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其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对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心理学学生的培养以及职业指导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编的问卷以及张智勇等人修订的韩国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等几所学校的428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和测试,被试的选取采用了分层抽样法与方便取样法相结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数据处理使用了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使用到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1)整体职业抱负较高,且理想职业抱负高于现实职业抱负。(2)职业抱负水平及其维度在性别、年级、学历、父母职业类型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3)整体来看妥协优先顺序依次为性别类型、职业兴趣、社会声望;而且职业兴趣和社会声望之间的差异非常小。(4)理想职业抱负和现实职业抱负两者之间的差值与职业成熟度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按照传统的学段划分,第一、第二学段主要学习认数和数的运算等算术基础知识,第三学段主要学习式、方程和函
思维的双加工理论证实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Nisbett称这两种思维方式为分析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分析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性的,关注个体属性而少关注背景的,基于规律进行推理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