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Orly Goldwasser对埃及象形字的研究方法,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从意指关系的角度对会意字进行分析,旨在发掘会意字背后所体现的汉语言社团的认知方式。并比较从会意字中得出的结论与认知语言学家基于英语研究得出的结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据会意字的字形所表达的内容同字本身所代表的范畴之间的关系将会意字分成两大类:相容型会意字和相关型会意字,相容型会意字包括代表具体客观实物和具动作范畴的会意字,所谓相容是指会意字字形所代表的内容是字所代表的认知范畴的一部分。具体分为三类:会意字代表具体客观事物,一般动作范畴和具体动作范畴。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汉语言社团对具体范畴的认知从基本层次范畴开始,在对动作范畴的认知中存在着典型效应,如代表具体动作范畴的会意字中字形是字所代表的范畴的典型实例,在代表一般动作范畴的会意字中字形是字所代表的范畴的典型方式等等。这一结论同认知语言学家基于英语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典型方式的发现丰富了仅限于英语的研究结果。另外典型效应也解释了会意字中存在的‘形局义通’现象。 相关型会意字字所代表的认知范畴同字形所代表的内容没有包括和被包括的关系,所谓相关是指人们在认知上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借助字形所代表的内容去理解,认知字所代表的范畴。作者把相关型会意字分成两大类:代表性质范畴和抽象动作范畴的会意字和以隐喻和转喻作为认知工具的会意字。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汉语言社团通过典型事例认知相对抽象的性质范畴和抽象的动作范畴;这种认知方式不同与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的隐喻概念,因此作者在此称这种认知方式为‘会意字式的隐喻方式’。同时作者认为在理解某些抽象和未知的范畴中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的隐喻和转喻也是重要的认知工具。 总之,作者通过分析会意字而考察出的汉语言社团的认知方式同Orly Goldwasser对埃及象形字的研究结果一致,也基本符合认知语言学家基于英语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但是作者认为会意字所体现的汉语言社团的认知方式在具体的表现上有自己的特点,如通过典型方式认知动作范畴和通过典型事例认知性质范畴和抽象的动作范畴等等。这些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在研究汉语的过程中汉语言社团在认知上的独特之处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