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二成分模型理论和社会生态学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调查大学生体脂率、身体意象及运动参与状况,构建大学生体脂率与身体意象、运动参与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旨在通过这个模型的建立提供定量的参数,为提高大学生体脂率、身体意象、运动参与状况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也为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以问卷和生物测量法开展调查。研究对象为来源于杭州某高教园区的在校大学生539名,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研究工具包括韩国Biospace公司生产的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和问卷,问卷包括自设的一般资料问卷、多维度身体意象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基于性别的体型递进图(Sex-adapted silhouettes)和体力活动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本研究调查的539份调查问卷经核实后共有50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32%。本研究采用Excel表格,经双人输入已采集的数据,完善研究数据库。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并采用Amos20.0软件构建大学生体脂率与其身体意象、运动参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拟合方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假设。结果:(1)本研究根据体脂率进行肥胖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肥胖率分别为男20%,女27.54%。(2)通过意象问卷(MBSRQ)和以性别为基础的体型轮廓图可知,大学生外表评价得分3.09±0.50,外表关注得分3.49±0.47,身体部位满意度得分2.95±0.53,肥胖关注得分2.62±0.87,自觉体重得分3.08±0.79。体型轮廓图测得大学生目前形体评价得分-0.7±2.61,理想身体轮廓得分为1.59±2.06,身体不满意度得分为2.28±2.49。(3)本研究通过体力活动等级量表测得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大学生运动以轻微运动为主,占34.19%,运动时间以11-20分钟人数居多,占33.60%,运动的频率以1-2次/周的人数最多占42.54%。(4)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自觉体重、运动强度、外表评价、运动频率可以共解释大学生体脂率变异的63.8%。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BF%=0.181+8.786×X1+4.345×SCW-0.634×EI-1.116×AE-0.592×EF。(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对大学生体脂率产生直接效应,标准化值分别为-0.55和-0.48。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之间无显著影响。结论:通过BMI标准对大学生进行肥胖评价无法发现隐性肥胖的现象,即会存在大学生高F%低BMI现象。大学生体脂率与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组成、就读年级、专业、家庭平均收入、父母超重情况这7个方面有关,差异显著(P<0.05),需要加强对影响体脂率改变的因素进行关注和干预。从总体来看参与本次身体意象调查的对象其对自己身体轮廓的满意度处于中度不满意状态,且从多维度身体意象测量量表得知,被调查对象在身体部位满意度和肥胖关注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应该从个体内部和外部角度来采取干预手段去改善大学生关于自身的整体意象。大学生身体意象五个维度中,除外表关注维度外,其余四个维度与大学生体脂率均有显著相关(P<0.01)。此外大学生身体不满意度与其体脂含量也呈现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脂率与其运动参与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自觉体重、运动强度、外表评价、运动频率可以解释大学生体脂率变异的63.8%。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对大学生体脂率会产生直接负向效应,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间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