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的制备与去除水体中六价铬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仅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铬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众多的领域没有替代的材料。铬的大量使用以及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有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铁材料因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水污染处理中得到极大地关注。然而,铁粉或铁屑由于反应速度慢,无法使零价铁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十几年来,纳米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等特点,在污染物修复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纳米铁制备方法繁多,本论文使用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Fiber,ACF)材料作为纳米铁的载体,运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ACF-NZVI)并用于水体中Cr(VI)污染修复的研究。本论文研究了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的合成条件,探讨了负载型纳米铁对Cr(VI)的去除效果和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合成条件的优化:使用高纯氮气和真空线控制反应体系在无氧的条件下,选择FeSO4·7H2O和KBH4作为反应试剂,将0.15gFeSO4·7H2O溶解于12.5mL脱氧水后,加入17.5mL无水乙醇作为反应介质,乙醇和水的比例为5:7,反应溶液的pH调节为6.5,按照20%的比例将纳米铁负载在活性炭纤维上。KBH4的量为理论值的两倍,配制成溶液以2滴/s的速度滴加。整个体系持续通高纯氮气保持无氧的环境反应30min。反应结束后,用磁选法分离出纳米铁粒子,再用脱氧去离子水和脱氧乙醇各洗涤三次,得到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   2.TEM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铁的负载比率为20%时,纳米铁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分散良好,单个纳米铁的粒径为80nm左右。而当纳米铁的负载比率为30%时,纳米铁则不能均匀的分散。   3.运用批实验来反映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对Cr(VI)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对水中Cr(VI)的去除能力高于200目铁粉和普通纳米铁;活性炭纤维上负载的纳米铁活性要高于普通的纳米铁,并且活性炭纤维对水中的Cr(VI)有吸附作用。地表水中的Ca2+、Mg2+会降低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对Cr(VI)的去除效果。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经过真空干燥稳定化处理后,对Cr(VI)的去除效果略有下降。   4.活性炭纤维负载型纳米铁对Cr(VI)的去除是纳米铁和活性炭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和Cr(VI)反应后以铁氧体的形式沉淀出来从而将Cr(VI)从水体中去除。同时,活性炭纤维也吸附了一部分Cr(VI),从而达到联合去除水体中Cr(VI)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9月4日下午论坛的互动对话环节,在全国城市开发企业家联盟执行秘书长、《城市开发》杂志社总编赵富林的主持下,来自全国城市开发企业家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几家代表企
期刊
抗菌性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及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等优点而在饮用水消毒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氧化石墨烯(GO)比表面积大,水分散性好,表面官能团丰富,因此
学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和物业服务企业围绕“美好生活”进行
期刊
虽是家庭独女,但郭丽君所经历的,是太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坎坷与不平,但她却在岁月与困难面前,保持了女性应有的坚强、包容、向上以及唯美。在这位全身充满正能量的女性身上,旁
智慧科技上位,给城市带来哪些改变?又是如何影响城市生活的?智慧城市蓬勃发展,为智慧物业服务带来哪些机遇?……rn9月11日,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指导下,由《中国物业管理》杂志
期刊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和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量急剧增加。然而,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处理处置技术,大量城市污泥只能临时堆放,由此引起的二
本论文针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电导率较低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自交联反应制备了几类基于季铵化聚醚砜的阴离子交换膜材料,考察了膜的吸水及膨胀特性、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人、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健康及可持续性如何,资金是否紧张,偿付能力的大小.能够为
期刊
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的研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仅停留在对有机农业系统本身的各方面的研究,还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结合了起来。这就对国内有机农业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